特点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传
成了他品质的象征,一片青翠的
雨之中健康成长。写竹也是写 承。在自然界里,竹子宁折不弯。
竹林成了他表现生活、言情表志 人。青竹且如此,何况人乎?句
风吹雨打过后,竹子依然如故。 的媒介。一句话,诗中的竹子涵
中的“东西南北风”往往象征着 颜色如故,挺拔如故,生活如故。
盖了郑板桥全部的生活。生活中的困难,仕途中的坎坷。
为此郑板桥这样总结自己对竹的
“竹”里的生活爱好。郑板 在饥荒之年,作为县官的郑板桥 了解: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 桥可谓是一个文人雅士,与陶渊
因为开仓放粮而被革职罢官。在
面。虽然自己画竹、写竹已非常
明一样有着个性化的爱好。他在 回乡航途中,他遇匕一位“奉旨赴 人所比,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对竹 《竹》中说:“举世爱栽花,老夫只 任”的官员。面对对方的狂妄,郑
的了解还有待于加强。“写出此 栽竹。”“举世爱花”讲的是一个
板桥在自己的船头挂起了 “奉旨 君半面”是对自己画竹技巧,写竹 客观事实,全世界的人都爱花,就 革职”的条幅。在这则看似滑稽 能力的反思,也是对自己是否完
连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的故事里,它彰显的是郑板桥刚
全了解了竹子的总结。也依据自己的生活写出了 “采菊 正不阿的为人。也正是因为他具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在
有如此令人羡慕的品质、性格,他
在竹里生活的郑板桥,就把竹子
《爱莲说》里,周敦颐很诚恳地说 才写出《题画竹》中“唯有竹枝浑 当作了自己反馈思考的媒介。在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样的句 《竹篱》里,结合自己用竹子作篱 可偏偏郑板桥的爱好独特,一句
子。秋风吹起,万物萧条,唯独一
笆的过程中,他写出“求人不如求
“老夫只栽竹”非常确切地告诉 竿翠竹无所畏惧,面对狂暴秋风, 己”的诗句;在观察竹子生长历程 我们,他不爱花,唯独对竹子念念
它要斗上一千场。这棵与秋风而
的时候,他从竹子一节又一节的
不忘。斗的竹子不就正是在船头挂起 生长过程中,看到了“千枝攒万 在生活中,爱好往往与一个 “奉旨革职”的郑板桥吗?这不 叶”的现象,产生了“我自不开 人的精神品质相连,与他的性格
正是苏轼那“一蓑烟雨任平生”
花,免撩蜂与蝶”这样的处世原
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才有了“世 的另类表达吗?则。在画竹的过程中,当他发现
人甚爱牡丹”之说,才有了 “菊之 郑板桥是一个豁达的人。做 画中的石比竹子高出一尺的时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官他不阿谀奉承,罢官他不留恋。
候,他想到的是“虽然一尺让他
何人”这样的思考。“老夫只栽 在他罢官之际,他写了《予告归 高,来年看我掀天力”。“石比竹 竹”中的“只”字,强调的是郑板 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一诗,诗 枝高一尺”的现状并不可怕,可怕
桥的爱好,诠释的是他的品格。
中有“乌纱掷去不为官……写取
的是来年那棵竹子会产生的“掀 以竹为媒介,能够表现郑板桥品 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
天力”。竹子是常常用于制作扫 质的诗作,《竹石》是首选,《题画 样的句子。一个“掷”字暗示着 帚的材料,可是当郑板桥发现“一
竹》列其次。“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板桥对官场的厌倦,秋江鱼竿 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中的“咬”是一种主观的行为,在 的叙述,颇有李白“散发扁舟”的
的景象后,他却想到了这样的诗 \"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样的生活 感觉。罢官,他无怨无悔;做官他 句:“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 环境里,一根竹子要想成长,必须 关注民生。就连在衙斋内卧时听 扫地埃。”从不甘心于扫地埃到扫 要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有 到的萧萧竹声,他也“疑是民间疾 云扫雾的质变,这是一种精神的
意识的\"咬”去改变破岩之中立
苦声”,足见竹子已完全融入郑板
象征,也是理想抱负的表达。口zhongxue yuwen jiaoxue canka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