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第l9卷第10期2010年10ft v0】.19 No.10 Oct.2010 脑脊液鼻漏的诊治进展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日寸文杰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300192)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8—5o41(2olo) ̄o一0830—04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公元二世纪时,Galen首先描述了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CSF)由鼻孔流出的情况,并认 为CSF周期性地从脑垂体及鼻窦部位自鼻孔流出。 撕裂,骨折裂口可致硬膜疝出,颅压的搏动使疝出 渐增大,硬膜变薄,故可形成CSF漏——即迟发的外 伤性CSF鼻漏。此外,创伤口收缩、软组织及骨折边 缘失血导致坏死,和组织水肿逐渐吸收等也可能是 有关因素。创伤性CSF鼻漏中另一类是手术致成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认为脑与鼻之间有自由的通 道。1655年Schneider反对这种看法,1826年Miller 描述了一个脑积水的儿童间断性的自鼻孔流出脑 脊液。直到19世纪晚期,Thompson收集了一系列的 CSF鼻漏的病例并称之为CSF“rhinorthea”,且病例 的,多数在筛窦或蝶窦手术时致成,颅内手术也可 能致成CSF鼻漏。 1.2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皆为自发性CSF鼻漏。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皆合并较 重的颅脑损伤,加之条件所限,不能及时诊断,患者 自发性CSF鼻漏占总数的10%,分为正常颅压 漏及高颅压漏两种。女性较多见(男女比例为1: 2),3O~40岁发病较多。初始症状常是在咳嗽、打 很难存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现在的CSF鼻 漏的分类才正式建立,并沿用至今。 1 CSF鼻漏的分类 喷嚏用力后,鼻孔开始滴水样涕。自发性CSF鼻漏 患脑膜炎的数量较多或少,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 高颅压型鼻漏是由于长期颅内压高所致,约占自发 性CSF鼻漏的45%。由于颅压高,迫使蛛网膜下腔 的CSF通过薄弱环节或潜在通路(如筛板)外溢。 84%颅压高时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缓慢生长所致, 以垂体瘤多见。当颅内肿物增长导致颅内压增高 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CSF鼻漏。这种病例除 CSF鼻漏外,多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X—ray检查 颅骨异常表现。高压型鼻漏并非直接侵蚀颅底, 16%高颅压型漏有脑积水。其他如颅面骨形成不良 或称albers—Schouberg病也可出现高颅压型鼻漏。 CSF鼻漏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自发性),创 伤性又分为头外伤及手术创伤两种,自发性CSF鼻 漏又依是否合并颅压增高,分为高颅压及正常颅压 两种。 1.1 创伤性CSF鼻漏 创伤性CSF鼻漏占总数的90%,颅外伤中的2% 可合并CSF鼻漏,常见于30~50岁男性,通常情况 下,鼻漏有较明显的头颅外伤、颅底骨质及硬膜缺 损。自然愈合过程不能修复,必须手术修补,才称 为CSF鼻漏。CSF鼻漏一般发生在伤后48 h内 (80%)。95%出现于伤后3个月内…。CSF通过额 正常颅压型CSF鼻漏约占自发性CSF鼻漏的 55%,是由于正常的颅压搏动缓慢侵蚀颅底骨质所 窦、筛窦、筛板、蝶窦、蝶鞍或经颞骨中耳、咽软骨, 由鼻孔流出。外伤后迟发的CSF鼻漏(15%)机理不 完全了解,一种说法是外伤时有骨折,但未致硬膜 [收稿日期]2OLO一05—03;[修回日期]2010~08—21 [作者简介]时文杰(1971一),男,籍贯天津,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 从事鼻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 致,90%是侵蚀到先天的骨缺欠部位,或潜在的通路 处,如鼻脑膨出、脑膜脑膨出、颅咽管未闭等,其他 的如嗅神经、垂体柄或先天筛板异常等。10%是由 于肿物或炎症直接侵及前颅底,使骨质蚀破而发生 CSF漏,如额窦骨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等。先天性颅 第19卷第10期2010年1O月 vo1.19 No.10 0at.2010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831 底骨质缺损(大多数在筛顶及筛板),在正常颅 压搏动下形成一小硬膜脑组织膨出,在正常颅压下 此小脑膜脑膨出破裂即形成CSF鼻漏。 2诊 断 CSF鼻漏诊断的任务有两个,其一,证明鼻流出 液体是CSF。其二,确定CSF鼻漏的确切部位。 2.1 判断液体是否是CSF 2.1.1手帕试验:外伤后由鼻流出的分泌物多混有 血液,将此混合液体滴于滤纸或白手帕上后,可见 血迹周围有一“晕圈”,表明混合液中有CSF的可 能。此试法是粗糙的,肉眼观察,流出混合液中可 能有泪液、鼻分泌物,易致假阳性,不能以此作为 CSF鼻漏的确切根据。 2.1.2糖定量检查:收集鼻流出液体做糖定量,若液 体含糖量大于30 mg/100 ml(1.66 mmol/L)时,即 可判明为CSF。 2.1.3蛋白质定量检查:收集液体蛋白定量大于 45%,即可确定为CSF。 2.1.4 B 2转铁蛋白检查:近年来提出测定收集液 体的B 2转铁蛋白以判断是否为CSF,并认为这种蛋 白是高度特异人的CSF标识物,其他体液中不含此 种蛋白,故没有可能出现假阳性,且此种检查只需> 1 ml的标本。标本用免疫色谱法分析即得结果…。 此外,患者反复发生化脓性脑膜炎或是有“气 脑”现象,即使当时无鼻流清液,也应考虑CSF鼻漏, 要跟踪检查。脑膜炎及气脑是CSF漏最常见的合并 症。 2.2判断CSF漏位置 判断CSF流出漏口的位置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可按下列方法逐步判明:(1)根据病史及物理检查, 可以推测漏孔的大致部位。在患者变换体位时, CSF大量流出,表明液体积存于某一鼻窦,特别是蝶 窦。单侧失嗅,表明漏孔可能在筛板与嗅神经相 近。视觉功能受损可能在鞍结节,蝶窦或后组筛窦 等等。(2)X—ray检查:照鼻及头颅片(包括断层),有 时可以判明骨质缺损部位,但一般可以给出的判明 漏孔位置的资料很少。头颅及副鼻窦CT扫描,可能 给出有用的资料。首先它可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 变致成的高颅压,若是肿瘤直接侵蚀前颅底,也可 基本判明。其次鼻窦CT扫描,尤其是冠状扫描,可 以判断筛板、筛窦顶、蝶鞍等是否存在骨质缺损。 此外,若CSF积存于窦腔,也可以看到气液平面及窦 腔粘膜肥厚影像(因CSF)。根据鼻窦影像可以判断 漏孔位置 ]。(3)鼻内窥镜检查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判 明漏孔部位的方法。若患者CSF持续外流,内镜发 现清亮液体呈搏动性自中鼻道或嗅裂处流出,从而 可以大致判定其来源。CSF流出量少时,可以配合 使用荧光素溶液,以便于观察。有时甚至可以看到 脑膜脑膨出部位,所以应常规地使用鼻内镜检查 CSF鼻漏患者。(4)注入对比剂结合其他检查判明漏 孔位置b 。自30年代始,先后有人用染料、碘油、放 射性元素(” I,…In、 c)、泛甲葡胺等辅助检查,但 各有利弊。(5)近来采用MRI水成像技术因其无需 注射造影剂、无过敏及脑膜刺激之虞H’ ,大有取代 其他检查方法之势。 3治疗 CSF鼻漏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CSF分流及手 术修补。一些学者认为CSF分流的方法的远期疗效 差,有诱发感染和气脑的危险 ;目前很少单独使 用,但可将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3.1 保守治疗 除非手术中并发CSF鼻漏应即予以修补外,一 般情况下CSF鼻漏的患者均应先保守治疗,尤其是 外伤性者。保守治疗也应该贯彻于CSF鼻漏治疗的 始终。所谓保守治疗即指患者取半卧位,避免用力 擤鼻涕、打喷嚏和其它增加腹压的动作,给予抗生 素,禁用激素;酌情使用甘露醇降颅压,或反复腰穿 降颅压等措施。如何掌握保守治疗的疗程,或者说 选择手术修补的时机是临床医师最关心的问题。 外伤后的CSF鼻漏保守治疗6周无好转,x线示气脑 扩大或脑膜炎持续存在的病例应手术修补。CSF鼻 漏持续10 d以上,继发颅内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 CSF鼻漏持续时间超过2周而无自愈倾向,或反复 漏液者,应考虑手术修补,认为保守治疗的疗程,应 根据具体病情来定,一般2~4周,若此期间漏液量 无减少迹象或反而增加,或伴反复颅内感染,颅内 积气无减少者应尽快手术修补。个别病例可因其 它原因保守治疗6~8周。而自发性CSF鼻漏应尽 早手术。 3.2 CSP鼻漏手术修补方法的选择 CSF鼻漏的手术修补术方法较多,有颅内法和 颅外法,颅外法分为鼻内入路和鼻外人路两种。既 往不少学者对不同方法的适应征进行研究,提出了 指导性的建议。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数码技术 武警医学院学报 832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第l9卷第10期2010年1O月 vo1.19 No.10 Oct.2010 及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对CSF鼻漏的外科治 路。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方法可以做到漏口定位准 确。漏口的准确定位非常关键,术前采用MRI水成 疗的传统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3.2.1开颅手术修补:CSF鼻漏的传统手术治疗是 由神经外科进行开颅修补术,其优点在直视下修补 漏口的同时,可以处理颅内病变,尤其当漏口较大 像及鼻内镜检查行术前漏口定位,术中处理需要注 意:(1)形成漏口周围新鲜创面。(2)过小或裂缝骨 折处适当扩大漏口方便修补。(3)修补组织间结合 紧密不留死腔。(4)局部保持相对较高的无菌环 或颅底骨质缺损较大时。缺点是创伤大,有一定的 危险性,手术和住院时间长,反应重,常影响嗅觉, 术中不易寻找漏孔。该手术的适应征为:CSF鼻漏 境。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成功率高、损伤小、 符合患者的利益,值得推广。该项技术的优点为: 伴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颅底沟通瘤 等),或同时存在其它颅内探查的指征(如开放性颅 面损伤等)。 3.2.2鼻外入路修补:自Dohlman(1948)首次报道 鼻外人路治疗CSF鼻漏以来,开创了耳鼻咽喉一头 颈外科手术治疗CSF鼻漏的先河。在处理额窦的 CSF鼻漏时,鼻外入路显示出它的优势。但随着鼻 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外入路的术式逐渐被鼻内 人路所替代,尤其是鼻内镜外科技术。颅外法是在 显微镜下操作为脑外科常规治疗方法,采用鼻外筛 窦手术入路,处理额窦较好,可做较大带蒂骨膜瓣 (前额带血管蒂肌腱膜骨膜瓣)。颅外法缺点在于 影响额面美容,修补筛顶或蝶窦脑脊液鼻漏时常要 破坏中鼻甲、影响鼻功能 ' 。 3.2.3显微镜下鼻内入路:自1952年,Hirsch首次 采用鼻内入路用鼻中隔粘膜修补CSF鼻漏以来,在 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是该术式的大进步。其优点在 于术野清晰、放大,可双手操作,便于手术,但术野 窄,受直线观察的限制,有视野的盲区,如蝶窦侧 壁、额隐窝等。我们认为该术式适应于漏口位于后 筛顶、筛板和蝶窦顶壁等,漏口部位相对明确的CSF 鼻漏 。 3.2.4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术:自Wigand等n。。于1981 年首次报道采用粘膜瓣和纤维蛋白胶经鼻内镜成 功修补筛窦手术过程中发生的脑脊液鼻漏,PapayIl¨ 报道应用鼻内镜修补CSF鼻漏以来,该项技术的应 用得以广泛开展,并逐渐成熟,在外科治疗CSF鼻漏 中显示出其极大的优势,此后Papayn 、Mattox等¨ 相继开展了这项技术并将其逐步完善。许庚等n 于1994年首次报道5例经鼻内镜行CSF鼻漏修补 术。张云高等n 报道鼻内镜下修补的手术成功率 为93-3%、额鼻联合入路为91.3%、鼻外筛窦人路为 84.6%、鼻蝶窦人路显微镜手术为80.0%、前颅窝人 路为20.0%,颅外进路修补成功率明显高于颅内进 (1)无论是术前检查,还是术中判断漏口的部位较 准确。(2)术野暴露满意、清晰,自鼻额管开口至蝶 窦范围几乎无盲区。(3)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 时间短。(4)大部分病例可保留中鼻甲,对鼻功能影 响小。其不足之处:额窦暴露受限;是为单手操作; 对鼻内镜应用技术要求高。总之,鼻内镜下修补术 适合于所有类型的CSF鼻漏,但CSF鼻漏如并有颅 内病变,则需神经外科协助处理,或需开颅手术;如 果CSF鼻漏发生在额窦内板而鼻内镜不能完整暴露 的区域,则需鼻外入路修补。 4修补材料 虽然修补手术成功的关键与漏孔大小、手术技 巧和修补材料等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在手术技术日 渐成熟的当今,选择修补材料可能对修补效果有直 接的影响¨ 。CFS鼻漏修补材料:(1)自体组织。带 蒂组织:带蒂颞肌瓣、颞肌筋膜瓣、帽状腱膜(这3种 材料多应用于开颅术中的修补)、带蒂鼻中隔、中鼻 甲、上鼻甲粘膜瓣等。游离组织:肌肉浆、阔筋膜、 鼻粘膜、脂肪和骨片等n 。(2)非自体组织。人工高 分子材料、硬膜代用品、钛金属板、生物材料如医用 胶、骨蜡及羟基磷灰石水泥等。材料放置以三明治 法为佳,即第1层为筋膜,第2层为肌肉、脂肪、骨片 或脂肪、肌肉填塞,第3层为筋膜(肌肉面向上,筋膜 面向下)。各层之间尽量紧密结合,勿留空隙,必要 时可以使用生物胶。尚未发现何种材料特别值得 推荐,只是手术医生习惯而以。Hegazy等n 的Meta 分析认为应用带蒂的组织瓣与游离的组织的结果 比较并无区别,而应用游离组织者近年来占绝大多 数(91%),至于修补材料置于漏口的颅内侧还是颅 底侧,并不影响治愈结果。Wormald等n 首先采用 自体耳垂脂肪组织做成脂肪栓子以缸塞原理填塞 漏口,中间以中鼻甲骨质作支撑,外以鼻中隔粘骨 膜贴敷形成三明治型修补材料,效果优于单纯肌肉 筋膜组织,并且漏口骨质缺损较大时加用脂肪组织 第19卷第10期2010年l0月 vo1.19 No.10 0et.2010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833 在封堵大的漏孔时作用更明显;耳垂脂肪相对 于腹壁脂肪韧性好、延展性强,具有良好的填充性 能,填塞人颅底缺损部位后拉紧即可象浴缸浴塞一 样在脑脊液压力下形成紧密封堵。Mehendale等n 则用脂肪填塞蝶窦窦腔治疗漏孔位于蝶窦顶后侧 [7]Bayazit Ya,Celenk F,Duzlu M,et a1.Manage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following retrosigmoid posterior cranila fossa surgery[J].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2009,7 1(6):329-333. 【8】Bullock R,Soares D.Current imanaging of eerebrospinal lfuid leaks[J].West Indian Med J,2009,58(4):362—366. 【9】Sieskiewicz A,Lyson T,Rogowski M,et a1.Endosopic management of cerebrospinal lfuid rhinorrhea[J].Otolaryngol Pol,2009,63(4):343-347. [1O]Wigand ME.Transnasla ethmoidectomy under endoscopic 壁的脑脊液鼻漏,所有l2例均取得成功。 5再次手术 分析CSF鼻漏再次手术的原因有如下:(1)术后 并发脑膜炎,影响伤口的愈合。(2)首次手术未能充 分暴露漏口,应该包括骨质缺损及脑膜漏口全部边 缘,并加以搔刮。(3)漏口不止一个,被遗漏。(4)不 lacontrol[J].Rhinoloy,1981,19:7. [1 1]Papay FA.Transnasal transseptal endoscopic repair of 排除术中颅内压过高;修补材料不均匀,或与漏口 不密实;或术后措施不当等因素。 6 总 结 sphenoidal cerebrespinal fluid fistula[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9,101:595. [12]Mattox DE,Kennedy DM.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cerebrespinal fluid leaks and cephaloeelesl[J].Laryngoscope, 1996,100:1 1 19-1 125. CSF鼻漏应在治疗之前查出潜在病变(如颅内 占位病变),诊断及确定CSF漏口的位置常是困难和 不精确的。一旦确定CSF鼻漏诊断,可采用内科和 /或手术治疗。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鼻内镜 下CSF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治疗CSF鼻漏的首选术 式,根据病情的需要,医院的条件和手术医生的经 [13]许庚,杨占泉,彭霭,等.经鼻内窥镜筛蝶窦脑脊液鼻漏修 补术fJ1.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94,29(4):231—233. [14]张云高,王荣光,武文明,等.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手术入 路及修补材料选择(附54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杂 志,2006,20(8):341—343. [15]刘振,张湘民,文卫平,等.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 的探讨【J1.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2):62—64. 验,其它修复方法可以适当选择。CSF鼻漏再发的 可能较大,文献有一个小漏修补多次的报告-zo 。 【16]谢志海,蒋卫红,章华.应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重建 鼻颅底缺损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研究『J1.临床耳鼻咽喉杂 志,2008,2(17):769—771. [17]Hegazy HM,Carrau RL,Snyderman CH,et a1.Transnasla endoscopic repair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a 【参考文献】 [1]王永谦,丁美修.脑脊液鼻漏的诊治进展『J1.医学综述, 2004,10(6):359-361. [2]乔晓明.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方式和方法分析 【J1.1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6,20(1 1):496—498. [3]Henry H.神经外科手术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3. meta—analysis[J].Laryngoscope,2000,1 10:1 166-1 172. [18]Wormald PJ,Mcdonogh M.Bath-plug technique for the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J].J Laryngol Otol,1997,1 1 h1042—1046. [4]孟凡莲,栾慧,王永奇,等.磁共振成像在脑脊液鼻漏瘘口定 位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装备,2009,12(3):41—43. 【5]鲜军舫,王振常,梁熙虹,等.MR脑池造影术在诊断脑脊液 鼻漏中的价值IJ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8):831—834. [6]Marshall AH,Jones NS,Rohetlson IJ.CSF rhinorrhoea:the [19]Mehendale NH,Marple BF,Nussenbaum B.Management of sphenoid sinus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making use of an extended approach to the sphenoid sinu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126:147—153. place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Br J Neurosurg,2001, 15(1):8—12. (上接第829页) [20]Adoga AA.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an overview[J]. Niger J Med,2009,1 8(3):244—249. (责任编辑:段姚尧) [21]江浩.骨与关节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4 【18】许建荣,杨世埙,王皖,等.关节软骨影像表现特点和各种影 响因素[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06. 【19】许建荣,杨世埙,朱珠华,等.磁共振关节腔造影诊断关节 软骨磨损的价值【J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9,5:44. 『20]Vahlensieck M,LangP,Sommer T,et a1.Indirect MR arthr- ograph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J].Semin Ultrasound CT MR,2007,18(4):302. 【22]Rubensiein JD,kin JK,Morava I,et a1.Effects of collgen aorientation of M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vine articulr acartilage[J].Radiology,1993,188:219. 『2313 ̄军芬.肘关节骨坏死和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增强MRI:初 步经验【J1.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9(4):246. (责任编辑:段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