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8月 第18卷第8期 l381 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检测及临床意义 黄华。 张原琪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 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6O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细胞(PLT、WBC)、凝血指标(PT、Am、Fg)、纤溶指 标(D—D、FDP),并进行组问比较。结果研究组P 低于对照组,WBC、PT、A r、 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阳性率、FDP阳性率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 、AP1T、Fg差异显著 (P<0.05),血小板水平与PT、Am、Fg呈明显负相关(r=一0.408、一0.517、一0.452,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WBC增多患 者,Prr、AfyTrr、Fg差异显著(P<0.05),WBC水平与 、A r、Fg呈明显正相关(r=0.392、0.533、0.497,P<0.05)。结论重症 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调,临床应加强对该指标监测,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调整凝血系统功能,对缓解重 症病情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重症肺炎;凝血及纤溶系统;检测;意义 Detection of change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sig- niifcance HUANG Hua .ZHANG Yuan—qi J.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People S Hospital fo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Guangxi 530021,China;2.Department fo Clinical aLboratory the Second People Hos— pital of y“Z C ty.Yulin.Guangxi 5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and ifbrinolysis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to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and 6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Peripherla venous blood was taken to detect blood cells(PLT,WBC),coagulation p ̄ametem(PT, Am,Fg),and fibrinolytic p ̄ametem(DD,FDP)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PIJT was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WBC,PT,AP1Tr,Fg,DD positive rate,and FDP positive rate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study group,the levels of PT,A明-r and Fg were signiifcant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varying thrombocytopenia degrees(P<0.05).The plateletlevel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withthelevels ofPT,APTT and Fg(r:一0.408,一0.517,一0.452, P<0.05).There were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of PT,AP1Tr and Fg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leukocytosis(P<0.05).The level of WB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s ofPT,APTT and Fg(r=0.392,0.533,0.497;P<0.05).Conclusion There exists a certain degree of dysfunction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and the clinical monitoring of the related indicat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severe pneumonia;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ystem;detection;signiifcance 重症肺炎指严重的中毒症状或有并发症的肺炎,多由毒 例,女25例,年龄28~60岁,平均47.0±12.5岁。全部研究 力极强的革兰阳或阴性菌感染所致,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常发 对象均排除心肝脾肾功能不全者,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史、肿 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瘤病史、血栓性疾病史、糖尿病史者,以及近两周内服用过抗 部分血栓前状态(PTS)也称为血液高凝状态,是由多种因素 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者。本文所选两组对象,性别、年龄一般资 引起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或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可导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致血栓形成 j。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 二、检验方法 PTS的发生,并对患者病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笔者 全部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以及体检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检测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I TS各指标改变情况,分析其 后,抽肘静脉血,分成3份,送实验室进行检验。采用SYS— 临床意义。 MEX.XT20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按标准规程检 临床资料 测血小板(PLT)及白细胞(WBC);采用法国STAGO公司的 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一、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1TI')、纤 患者6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3 维蛋白原(Fg),纤溶指标D一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 岁,平均45.6±15.3岁,均符合临床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 物(FDP),并记录相关数据。 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35 三、统计学处理 检验数据均录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3.08.012 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 作者单位:1.530021广西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2.537000广西玉林,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 通讯作者:张原琪,E—mail:ylzhangyuanqi@163.com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82 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8月 第18卷第8期 结 果 一、两组血细胞、凝血及纤溶指标比较 研究组PLT低于对照组,WBC、PT、AP1Tr、 明显高于对 照组,D—D阳性率、FD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上 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二、重症肺炎不同血小板减少程度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变 研究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T、AP'Iq'、Fg差异显著(P <0.05),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加重, 、AfyITI’、Fg均逐渐 增加,血小板水平与PT、AFIT、Fg呈明显负相关(r=一 0.408、一0.517、一0.452,P<0.05);见表2。 表2重症肺炎不同血小板减少程度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变(;± ) 组别 n PIJT Am Fg g/L 轻度减少 28 91.24±30.02 13.94±4.02 30.29±10.05 5.02±1.33 中度减少 20 63.15±l9.27 18.23±4.91 38.07±l0.72 6.18±2.o4 重度减少 12 45.20±17.3O 23.24±7.20 46.23±l2.84 8.61±2.20 F值 l0.326 7.428 8.035 5.549 P值 <0.0l <0.05 <0.05 <0.05 注:血小板减少以(80一lo0)x 10 儿为轻度,(50—80)X l09/L为中度,50 ×10 /L以下为重度 三、重症肺炎不同白细胞增多程度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变 研究组不同程度白细胞增多患者 、A PIrI'、Fg差异显著 (P<0.05),随着白细胞增多程度的加重,PT、APTT、Fg均逐 渐增加,白细胞水平与Prr、AP1T、Fg呈明显正相关(r: 0.392、0.533、0.497,P<0.05);见表3。 表3重症肺炎不同白细胞增多程度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变(;±s) 注:白细胞增多以(10—15)×10 /L为轻度,(15—20)×109/L为中度,20 X10 儿以上为重度 讨 论 肺炎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病种,重症肺炎患者常伴伴感染 性休克,发生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受累的情况,病死率较高。 血液高凝状态是由多种因素的引起的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研 究显示体内炎症因子也是机体出现凝血异常的重要因素 J。 因此观察重症肺炎患者凝血机制的异常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是血液成分之一,在止血、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 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当体内PLT消耗多于骨髓 及脾脏释放数量时,血P 减少。研究显示肺癌患者感染时 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本文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 少于对照组,可能与PLT破坏以及微循环障碍,凝血增强, PLT大量消耗有关。此外重症肺炎患者PLT水平与 、 Am’、Fg呈明显负相关,说明PLT减少是重症肺炎患者凝血 异常的重要因素。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 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 纤溶过程标记物;FDP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一二 聚体、FDP都是判断机体纤溶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浆水平 增高或阳性检测结果都显示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本文 DD、FDP检测阳性率都高于对照组,提示重症肺炎患者体内 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增强,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微循环障 碍,凝血形成大量微血管血栓,继发性引起纤维蛋白溶解。 PT、APTI'是反应人体凝血功能的常规指标,WBC水平改 变是感染时人体中主要的血细胞改变。本文重症肺炎患者 PT、AP1’I1明显长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重症感染情况下,炎 症因子异常导致机体凝血活性异常,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从而 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而随着重症肺炎患者随着白细胞水平的 增高,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而纤维 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说明随 着感染情况的加重,白细胞水平的增高,重症肺炎患者凝血状 态增强,发生血栓或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应引起临 床注意。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调,发生 血栓的危险性较高,临床应加强对该指标监测,在抗感染治疗 的同时,调整凝血系统功能,对缓解重症病情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芳.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高凝状态68例分析及静脉应用丙 种球蛋白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2007,2(10):626—62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s].现代实用医学,20o2,14(3):158—161. [3] 张国英,王晓蕾,罗苇,等.重症肺炎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 并小剂量肝素佐治效果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5,4(5):393—394. [4] 沈荣林,丁汀,乐园国.肺癌感染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测定的结果 分析[J].浙江医学,2007,29(6):636—637. [5]林晓梅,王明山,李小龙,等.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 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37 (5):491—493. [6] 张晓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血凝系列及D一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38. J收稿日期:2012一l1—19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