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淄博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更新管理探讨

淄博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更新管理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淄博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更新管理探讨

一、淄博市地下管线及管理现状

城市建设管理长期以来重视地上忽视地下,难以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程序,因人员变动、地下管线的更新等因素,使地下管线档案资料不统一、残缺不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线资料实时性滞后。 我市 1995 年进行过一次地下管线普查,当时采用丈量、数据统计的方式进行,并将资料存于各区县的城建档案馆或市城建档案馆。 1998 年市城建档案馆、临淄区建委、齐鲁石化公司、南定铝厂等单位应用各种先进的地下管线设备、地下管线成图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二次管线普查,并建立了数据库,临淄区已形成了地下管线管理与规划总图的管理,实现了同步的数据化、动态化管理目标,决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1998 年之后建设的管线工程资料没能充实系统,使该系统有名无实,与实际相差甚远,已失去指导城区地下管网建设的意义。这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了困难,使地下管线管理滞后于地上建设管理,给城市建设造成了损失,给市民生活造成许多不便。2005年后再次普查,目前张店中心城区、高新区、临淄、沂源县实现了再普查,其数据为城市建设发挥了作用,但其他区县没有普查,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在规划施工时只有摸石头过河,胆战心惊。

二是地下管线埋设混乱。 由于各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其敷设设计、经费来源、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计划,各有各的安排,最后造成管线埋设、管理混乱,给城市发展埋下了隐患。我市各大企业,如齐鲁石化、新华医疗、东大集团等单位建设的专用管线,又有城建及各管线单位建设的市政管线,都不是与道路同期建设的,后期建设的地下管线为避让现状管线或构筑物,在地下的走向很不规律。

三是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测绘部门协调管理不够。 管线产权单位对废除的旧管道没有及时通知规划、测绘等部门更改图纸,施工部门只管前期施工,不重视竣工测量,使得规划、测绘部门不能及时了解管线施工现状,及时进行管线竣工测量和编绘图纸,使得管线资料失去实时性和可利用价值。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下管线的管理日趋复杂。如果管线资料不能及时更新,那么资料很快就失去意义了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1、缺少约束机制 对于新建改建的管线,建设单位不进行竣工测量,不上报竣工资料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处罚办法,虽然有了政府令,但在以后的具体实施中恐怕还有许多困难。

2、动态更新方式存在缺陷 要求建设单位报竣工资料,但建设单位不知道谁能干这个活,也没有强制要求,所以就不报不管。

3、没有建立数据共享使用机制 普查后我们只能给他纸质本单位的管线,还是主次干道上的,对于管线单位他们往往更需要小街小巷小区内的管线,我们普查的数据对他们来说意义不是很大。没有数据共享机制他们积极性不大。

4、动态更新的资金没有保障 城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属于城市基本测绘内容,其资金来源应从城市财政支出。但现在这个资金没有保障,成了无米之炊。

三、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的内容

1、数据的更新是动态管理的核心

地下管线数据随着时间的变迁,城市的规模的扩大,道路改造等因素的变化随时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对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增加或删减)数据将失去时效性,对失去时效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结论和信息,不但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可能会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息,造成决策失误。

动态变化的城市需要动态变化的数据描述,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的普查成果和数据如果不及时更新,成果和数据失去现势性和使用价值,数据可能很快就转化成利用率很低或不能利用的垃圾。数据动态更新在地下管线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的核心内容。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动态优化及升级 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其他支持软件很应用程序等。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及时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因此、软件系统的升级过程也是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系统也在不停的完善之中。

3、用户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动态培训主要是新知识的学习和新功能的使用等。管理和操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线信息系统,由于管线信息系统任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管线信息系统必须有专业人员来管理操作,能否充分利用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其提供优良服务,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起关键作用。管理和操作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发挥管线信息系统的强大优势。适应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更高要求。

4、计算机硬件的更新 目前还不需要。

四、动态管理模式

按委托方式分为自行解决、对外委托和联合组织三种形式,按时效分为实时动态管理和周期性动态管理两种形式;按组织实施形式可分为权属单位组织和主管部门组织两种形式。

(一)实时动态管理和周期性动态管理

实时动态管理:全方位、全天候、随时跟踪城市管线的变化,通过建章立制来推行地下管线施工的跟踪测量,即实施地下管线的竣工测量,及时更新管线数据库,以保持地下管线系统的现势性。实行这种动态管理方法,要求管理部门有一套专门机构来管理、有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来实施。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准确、效果最好的方法。

周期性动态管理:可采取一季度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

(二)动态管理的几种组织形式

1)主管单位自己组织:管线部门自己建立一支动态维护测绘队伍,实时动态管理,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主管单位和专业测绘单位联合组织:

3)主管单位委托探测单位方式:

4)主管单位联合管线权属单位,做好动态维护和管理。有些权属单位,如自来水、燃气、电信、拥有自己的专业管理队伍或测绘队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权属单

位密切合作,将权属单位的竣工测量成果、资料、数据及时纳入管线数据库中来,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和什么方式,动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证。数据采集、数据入库更新、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工作有谁做,什么时间做,涉及到得经费如何解决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五 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1、 权属单位签订报送协议,搜集竣工资料,我们则无偿给他们提供一套本单位的专业管线图。

2、 管线巡查,把普查后新增管线入库。从四月份开始就在做,内业还没有完全整理好。

3、 实时跟踪测量 去年和今年的三条道路改造和26条小街小巷的雨污分流以及其他新增管线都实行了跟踪测量,实时更新。

4、 数据共享平台做准备。

六、取得的效果

总体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人员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能够把新增的管线入库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但离我们期望的效果还有距离,各权属单位没有保送资料,开工前查图也不是很积极了,在十一中出事后查的多,现在明显的少了。我们的报送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测绘力量薄弱,人员缺乏,交通工具缺少。

七、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1、加强法律宣传,学习政府令。

2、建立管线报送机制,开工建设备案、档案验收机制 城建档案馆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要做到三同步:一是工程立项与工程建档工作同步;二是工程实施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三是工程项目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促使地下管线档案及时归档,并达到完整、齐全、安全、准确的要求。

1)要把好地下管线报建关。地下管线施工或维修往往强调是政府工程,重点工程,或由于时间紧,工期紧,往往不按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向规划、建设部门报建。又由于管线权属单位大多是中央垂直领导,对地方城市行政管理意识淡漠。还有深层次原因,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因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地下管线的建设和改造,本身就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制作地下管线档案本身也要花费必要的成本,所以管线权属单位更不愿交档案了。一定要定期组织检查,扭转地下管线报建难的局面。只有管线工程统一报建这个源头抓好了,后续的地下管线工作才能得到规范。

2)、要把好签订档案责任书关。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与城建档案馆签订档案移交责任书,明确档案移交责任,确保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移交。

3)、要把好竣工测量关。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城建档案馆监督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测量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以满足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的要求和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保障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若不达标准,城建档案馆有权委托其它符合要求的单位对工程进行竣工测量。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八、九条。

4)、要把好移交关。建设单位、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有关工程测量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相关资料,纸质档案及符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格式要求的电子版档案。若不达到移交的标准,城建档案馆有权不办理移交,规划、建设等相关单位也不予以综合验收。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

5)、把好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管理的专业关。每个相关权属单位的资料员中明确一个地下管线联络员,负责档案馆和管线工程单位两方工作的协调、联系和检查。市城建档案馆定期培训施工、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地下管线资料员。

3、 与规划、设计部门紧密联系,实时掌握开挖信息。

4、 尽快实施信息共享平台。软件恰当授权,各单位通过互联网更新自己数据,同时可参考其他部门数据,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监督和数据汇总以及图层合成,各权属单位为了自己管理方便,也可以自觉更新数据,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汇总到总数据库和总图,实现动态管理。向建委、市政、规划局加个查询终端,使他们感觉到使用信息平台得到的便利,得到他们的支持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5、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不交竣工资料单位实施处罚,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建设单位或者管线产权单位未按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严格依法处罚。根据136号令第十七、十八条规定,有上述行为的,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6、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八、资金来源

1、政府城建资金,列出一定的费用。

九、怎样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的探测队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