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

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刊特稿 20087 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 袁红萍朱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l= 羹 服务社会 而这里的社会服务不 蒌 园区整体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具有 一科教园区这种办学模式是我  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 的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传承服务 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经验来看, 无论是服务于社区的美国社区学院以及服务于产业与地方经 各校独建、独享教学资源的构建壁垒,突出教学、实训、科研、产 业的有机结合.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就业、企业需 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体系。笔者认为.常州科教园区社会服 务能力的提高首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和保障机制 虽然社会服务工作是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双方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但政府的推动、 组织、协调、激励对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 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的企业之所以能自愿接受各种 济的德国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 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都没有过度强调像科研型大学那样通 过纯理论研究、创造发明、知识和科技创新等途径为社会提供 服务,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专长和特点.以服务行业(企业)、 政府和社区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继续 教育等形式直接为个人和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 障。 职业培训,除了企业对其根本利益的考虑,还在于德国的教育 法规体系对培训企业的权利义务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我 国的职业教育法和各地方性教育法规只有对企业履行职业教 常州科教园区作为全国第一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 教育园区.拥有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专业方向涵盖 现代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技术 及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从社会进步和民 众需求出发,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为社会、企业提供更丰富、 更实用、更直接的服务,不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活力. 已成为常州高职教育乃至全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 解决的问题 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社会服务工作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配套我国 育的规定,而没有对不履行义务的明确处罚规定,使得高职院 校的社会服务仅限于小范围.可操作性差,并难以贯彻。因此, 各级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制度、考核以及政策优惠等办法来 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提高合作的自觉性,使各项合作得以稳 定、持续地发展。 建立一致的专门组织机构和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体系 常 州科教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具有不同的学 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设备优势,虽然地处一区,但是隶属不同的 办学主体。要实现各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势必 要建立一个由政府、院校、行业成员参与的顶层管理机构,负责 组织协调、推动常州科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工作,制定有关教 学资源共享的政策、规划和具体操作方法,协调资源共享中的 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但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来 说,尚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 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就高职院校内部而 言,学校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参与社会服务 的激励机制也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服务工作虽有所 开展,但仍停留于浅层次。 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不够健全 目前.各高职 重大问题,保障教学资源共享有序合理地进行。在综合实训基 地建设中,统筹区域的功能设置,统一规划布局,保证教学资源 共享的公平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建设科教园区职教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共享 目 院校都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学院科研管理制度的制 定与解释、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等工作,但还没有专门成立 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服务部门.未能有效地组织全体 前,园区内各高校都具备各自的校园网络.但由于体制障碍,各 资源库自成一体,投资重复,信息资源缺乏或效用低下,没能充 分发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作用。因此.组织建设包括特 色专业课程资源、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专家信息库、园区人力资 源网络等为主体的科教园区职教资源库,以形成园区开放式的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的对外辐射功能,加强区域内部 及地区间职教信息的整合和交流。 寻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结合点,拓展和提升服务能力 高 教职员工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客观上造 成学校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尚缺乏正确认识近年来.高职教育 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教师超负荷地工作.疲于应对校内教学、管 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教师的科研重心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 需要相脱节。当然.单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间接地服务 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 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按照第一线的职 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教舌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常州科教园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成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 7 本刊特稿 业岗位f群1要求来培养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与 务操作上予以指导。这种真实的实践训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 社会f企业)有近距离乃至零距离的相互渗透,实现教学与生产 的学习、训练和创业热情,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施展一技 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 之长,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面 构建形式多样的学历与非学历社会培训服务体系 培训 向社会提供技术开发、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在地方经济建设 工作具有无风险、灵活、效益大等特点,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 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 学历教育和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面向社会广泛开 的社会服务工作得以高效开展,都立足于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 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既可以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完善上,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科研、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专 也是拓展办学空间的最佳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利用高职院校 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 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培训场所、仪器设备及教学环境 大力 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 开展各类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工作,推出定制式企业内 构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高 训服务、技能培训、员工岗前培训、职工综合素质培训等项目, 等职业教育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是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 提高企业员工的岗位能力及转岗就业能力,满足紧缺型人力 学科知识型教学体系而言的。这种体系以综合素质为目标, 资源的教育培训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培训工作是扩大 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 高职院校社会影响的平台,也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再生社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 会资源。 来主导和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 此外,高职院校在进行以上各项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应积 模式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的变 极发挥“文化源”的作用,逐步推进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技术 化,保持专业定位与职业方向相一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和 测试站等资源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向社会、企业和社区居民开 职业分工。而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也必须以专业建设为依 放,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居民学习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和组织师 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社会提供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社 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开展面向社 会服务。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 区不同人群的教育培训服务,传播科学文化,形成科学健康、文 学,根据技术型教学体系的要求,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 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等途径,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岗位需要组成教学模块,采 设服务 取现场教学,顶岗实践,产教结合,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的 常州科教园区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开放共享、 方式,来实现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 集约发展.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的科教创新园区和人才培 问题能力的培养 养基地”的发展模式。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大有 构建合作共享的优秀职业教育课程(群)资源 课程资源 可为。高职院校只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产业 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职业教育改革取 结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实用、更直接的服务,才能与 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科教园区应整合各校的专业优势,建立职 社会、与企业建立起融洽的合作关系。事实上,高职院校在为社 教核心课程资源库。对繁杂的课程资源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 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校在人才培 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 养、产学研结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即时需要。为自身发展赢 轻化工程、机电模具、IT产业、艺术设计、经济贸易等专业课程 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资源库,便于区内高校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形成从基层学校 参考文献:‘ 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交错相 『l1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fJ1.成人 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 教育,2006,(8). 势。在此基础上,面向社会实现网络远程职业教育,充分利用优 方华,谢峰.论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fJ1.辽宁 秀的师资力量和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 教育研究,2006,(8). 业培训,满足长三角地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职业教育需求, f3】戴春禄.发展高职院校培训事业的几点思考fJ1.职业技术 实现跨越时空的职教资源共享 教育,2006,(8). 构建开放先进的实践教学、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高职 刘平娥,唐骏,蒋爱民,等.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路 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渗透先进企业 子,主动为当地社会服务fJ】.卫生职业教育,2o03,(21). 的企业文化,做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通过与 [5】赵立民,刘庆洲.谈谈高职院校的科研与社会服务fJ】.石 企业、行业的联合,使实训中心更为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成 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为学生技能训练与鉴定、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技术开发推广 f6】孟祥林,何玉宏.贴紧行业,服务社会,产学研结合,培养 和社会培训的场所,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基地和孵 高技能人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化基地。(2)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 f7】廖志林.以提升生产力为价值取向的高职产学研结合平 势、信息优势,建立相应的应用技术研究所,将学校科研与企 台建设fJ】.职业技术教育,2o06,(26). 业生产相结合,通过技术研究、成果转让及推广为社会服务 【8】唐锡海.制约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原因及对策lJ1.教 同时,通过应用研究等形式,孵化学院的科研团队,提升教师 育与职业,2006,(3). 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3)以教师个人名义创建教 『91胡常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 师工作室,突破学科限制、院系限制以及教师与学生限制,通 [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过具体项目化的研究和实践,为教师教学与科研提供新平 作者简介: 台。通过工作室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得第一手教 袁红萍(1972~),女,江苏启东人,硕士,常州纺织服装职 学资料,提高教学和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4)学 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染化助剂教研室主任,讲师,研充 生创业园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和科技服务创新的又一 方向为精细化工。 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理论、掌握了一定实践能力的 朱红(1966~),女,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 基础上,依据市场化要求,创立与学生专业、兴趣相关的创业 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科研管理 基地。学校在场所以及基础服务上予以适当支持.教师在事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