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出的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何备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备课的理解。 一、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一)备课与上课的区别
1、紧张情绪:对于新教师来说,紧张情绪可能导致上课效果不佳。
2、无法预测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不一定按照老师的思路走,甚至会提出非常奇怪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的应对。
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上课不能按时完成。
4、课堂节奏不紧凑:教学各个环节设计不够紧密,过渡语不够自然。
这些都是上课时可能会遇到的而在备课时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备课与上课的区别。
(二)备课与上课的联系
备课是为了更好的上课,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总结: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为了上课,上课的前提是备课,没有备课就不能上好课,没有上课又何来备课,所以备课与上课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备课的种类
1、直接备课
直接备课就是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等一些固定材料进行编制的。
2、间接备课
间接备课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或在上课前受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影响,并把这些事物在上课时作为事例列举给学生。间接备课的内容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建议教师在被可是多采用间接备课。 三、怎样备好课
要备好课就要做到准备好“三写”和“三备” (一)三写:
1、教学计划—教学日历
教学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写出来,其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学期教学
1
的总要求,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列出一学期教学内容的章节或课题、每一课题的叫学时数、需要用的主要工具,安排参观、实验等重要的联系实际的活动,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等。
2、单元计划—课题计划
一个课题教学开始前,教师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教学做全面的考虑和准备,并制定出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课题名陈、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课的类型及其采用的主要方法。
3、课时计划—教案计划
上课前,教师一定要写好并熟悉教案。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教案的内容: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基本部分,它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 (二)三备:
1、备教材
教师要认真专研教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有关的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熟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那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熟:就是教师对教材、语法以及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都能做全面深思熟虑地思考、筹划与掌握,并运用自如,熟能生巧,能有个性或创造性地编写教案。
2、备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是否存在缺陷,应采取生么措施弥补。他们的兴趣、欲求、需要与思想状况。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他们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要采取哪些措施,也应有预见和准备。
3、备教法与工具
即如何把自己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确定课的类型与每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相应地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备课和上课同等重要。从备课的角度讲,备课的结果是上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备课的好坏和是否合理是达到上课效果的必要程序。注重备课结果,关注上课过程,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道亮丽风景线。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