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皇朝骈文类苑》编纂旨趣与文学史价值刍论

《皇朝骈文类苑》编纂旨趣与文学史价值刍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砀 摩 2o13年第1O期(总第22o期) 【文献编r ̄]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3.10.031 《皇朝骈文类苑》编纂旨趣与文学史价值刍论 路海洋 (1.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由姚燮选目、张寿荣主持汇辑刊刻的《皇朝骈文类苑》,体现出了选辑者弥¥t- ̄L前清代骈文总集之不 足、为当代骈文创作树立轨范和主张融合骈散的编纂旨趣。在文学史价值上,该集文体选择颇为全面、类分颇为 简洁,并且规模庞大、视野宏阔,堪称清代骈文文献编纂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要籍。 关键词:姚燮;《皇朝骈文类苑》;编纂旨趣;文学传播;文献保存 中图分类号: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13)10—0150—05 骈文经历元明两代的相对衰弱,至清代再次振 起。随着骈文创作的发展、兴盛和骈文理论探讨的 深入,对古代与当代骈文成就进行总结的骈文总集 指的。又按张寿荣《皇朝骈文类苑例言》,姚燮所 完成的工作,实际只为《类苑》撰写了叙录、编出了 选目(这大致是在道光、咸丰间),并且“原稿选目 中,涂改窜易,时有出人,并有其类已分,而选目尚 也相继涌现,姚燮《皇朝骈文类苑》(以下简称《类 苑》)就是其中规模颇大、影响十分广泛的一部代 表之作。但民国初年以降,学界对该集极少问津 , 以致这样一部歆动一时的“艺林中不可少之书”[1】, 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这与该集实际具有的文 虚,如第一类典册制诰文,竞不录一作者”,总之 姚氏原稿,乃是一部“未竟之编”。光绪七年(1881 年),张寿荣担心这“未竟之编”,“久将愈湮,并选 目亦且不可见”,因此集诸同人如郭传璞、冯可镛、 学史价值、地位是不相符合的。本文即拟首次对该 集的编刊过程、编纂旨趣及文学史贡献、价值,进行 深人考述、论析。 一刘凤章、林植梅等之力,“急为搜访,钞录得文凡十 之九”,并于该年开雕刻印。由于姚燮《类苑》原稿 中第一类典册制诰文,并没有列出选目,而张寿荣又 “不敢妄行操选”,所以,光绪七年(1881年)开雕 、《皇朝骈文类苑》的编刊过程及编纂旨趣 的《类苑》实际收录了103位作家的14类骈文共490 首。这14类依次是颂飚奏进、书启、序、记、杂颂赞 铭、论古、碑记、墓碑志铭、哀诔祭文、赋、释难、笺 牍、寿序与杂体。其中序类,张寿荣在辑刊时,因觉 《类苑》的编纂、刊行经历了一个较为长期的 过程,并且是一件群体协作性的工作。按姚燮门人 郭传璞《皇朝骈文类苑序》,可知该集原拟辑录者 “凡百二十有五家,为文五百三十有二首”l2],这样 的规模在清人所选清代骈文总集中无疑是首屈一 其“著录繁夥,体亦不一”,乃“析其卷为上下,而并 别之以四”,即著述序跋之文、题图之作、游宴行役 ①就笔者所见,目前只有发表于《古籍研究》2000年第三期的奚彤云的《论清代的骈文选本》一文以及收录于凤凰出版社 2010年出版的程章灿主编的《古籍文献研究》第十三辑的洪伟、曹虹《清代骈文总集编纂述要》一文,在考述清代骈文总集概况 时,曾简单述及《皇朝骈文类苑》的内容和编纂特色。 收稿日期:2013—06—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CZXV041);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2012) 作者简介:路海洋(1980-),男,江苏盐城人,博士,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文学研究】 序记和赠送之作,“庶阅者易得其就绪焉” 。 姚燮纂辑《类苑》的旨趣,概括起来,主要有 三点,一是补前人总集之不足。清代骈文总集尤其 是清人选清骈的兴起,是清代骈文创作兴盛直接推 动下的产物,姚燮在《骈文类苑叙录》中即云:“懿 我圣朝,景蟊绵祥,人文荟起,辞理相宣,妍澹各 当,有不止摩卯金之垒,辟典午之障者。吁,何瑰盛 《皇朝骈文类苑》编纂旨趣与文学史价值刍论 准”【 ,其文学史意义是重大的。接下来的问题是, 清初以来的骈文创作,名家迭现、佳作纷呈,已经取 得了相当丰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那么 总结当代骈文得失、树立典范,也是大势所趋,于是 吴鼐《八家四六文钞》、曾燠《国朝骈体正宗》等, 乃应运而生。不过,吴、曾诸选未为完善,因此姚燮 上承李兆洛《骈体文钞》,着手编纂了《类苑》。姚 氏在《骈文类苑叙录》中还颇为自信地提到,对于 《类苑》一书,“彭兆荪氏所云‘矫俳俗,式浮靡, 哉!于是《八家四六》、《骈体正宗》诸选,抗衡千 祀,鼓吹一时,鹄立逵通,藉存骚雅。”【4 在姚氏《类 苑》之前刊行的清人选清骈,固然不止吴甄《八家 揽翮剔毛,具存微憎’者,非敢恃能,尚不暌其谊 四六文钞》和曾燠《国朝骈体正宗》两集,不过就骈 焉。”这就更加清晰地说明了其编纂《类苑》,有着 文史影响而言,允以这两者为代表。当然,前者所选 为当代骈坛树立创作轨范的祈向。 限于清代中期骈文八家代表之作,后者也仅限于选 三是赞成为文不拘骈散。与前述两点相比较, 录清初至嘉庆间的骈文代表作品,从择录内容的丰 这一编纂旨趣表现得并不是那么明显。《骈文类苑 富性、全面性角度看,无疑存在不足,用姚燮《骈文 叙录》开篇云:“其日‘古文丧真,反逊骈体;骈体 类苑叙录》中的话说,就是“举偏而操约,游演者或 脱俗,即是古文’者,曾燠氏之言也;其日‘以多为 未餍于心。抑躁火之绮,未与山龙并章;璇碧之碎, 贵,双辞非骈拇;沿饰得奇,偶语非重台’者,吴鼐 不偕珉琬同藉,亦憾事也。”在这个前提下,姚氏乃 氏之言也;其日‘人受天地之中,资五气之和,一言之 通过《类苑》对清初至光绪问100多位骈文家的作 中,莫不律吕和,宫徵宣,而不自知,或右韩柳而左 品进行了广泛的遴选收录,其补前人不足的编纂祈 徐庾,殆非通论’,则又吴育氏之言也。三君之为文, 向非常显明。从成效上来说,《类苑》也已经达成这 椎轮太素,镌鞣上哲,其所论如此,非执偏臆为支辨 一编纂祈向,正如胡念修《四家纂文叙录汇编序》 者。” 所云:“国朝力起厥衰,名家专稿,充栋盈车,于是 如何看待骈散之间的关系,是清代中后期文坛 全椒前驱,肇《八家》之选,南城结轨,订《正宗》之 众所瞩目的重要议题,上引曾燠、二吴三人所论,都 编,然求其美备,则复庄《类苑》,后来居上焉。” 是围绕这一议题所展开的代表性论断,其对于骈散 二是“矫俳俗,式浮靡”。姚燮编纂《类苑》还 关系之争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曾贡献过颇为重要的 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剔除俗靡、去粗取精,为 力量。这些论点概括起来,无非是骈散之间并无根 当代骈坛树立一个创作的轨范。《皇朝骈文类苑叙 本的对立,更不应轻为轩轾,不拘骈散、彼此融通 录》概括骈文创作易犯的弊病有云:“祛袂之整,变 才是文章写作的通途。姚燮在肯定三人为文“椎轮 于襞积之衰;羹酒之淳,坏于曲醢之杂。尚獭祭者 太素,镌鞣上哲”的基础上,指出诸人所论“非执偏 昧真,工狐饰者靡气,与之矩不知规,与之绳直不 臆为支辨者”,实际就同时肯定了三人关于骈散关 知弦股。”事实上,这种问题久已存在,所谓“秦汉 系所持的论点。此外,姚氏对更为全面、更为成功地 以还,其淑傀见表于记府”,到了骈文再次复兴的 表达了不拘骈散之论的李兆洛《骈体文钞》,表现 清代,如何总结骈文史得失、确立骈文创作的正轨, 出明显的赞赏态度,《类苑》的编纂也直“承李氏之 就成了骈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姚燮之前,骈 例,略变通之”[6],并且,其所选录的清骈作品中系 坛有识之士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彭兆荪《南 融通骈散者数量颇多(如陈维崧、杭世骏、袁枚、洪 北朝文钞》、许楗《六朝文絮》、陈均《唐骈体文 亮吉、方履钱等人之文),与李氏《文钞》的旨趣颇 钞》、彭元瑞《宋四六选》、李兆洛《骈体文钞》即 为相似。更有意味的是,姚燮在《类苑》中收录了古 其代表,特别是李兆洛《骈体文钞》一书,对秦汉 文名家姚鼐、刘开、恽敬、张惠言及李兆洛等人的作 以降至于隋代的骈文创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抉剔 品,这可以更为有力地说明姚氏《类苑》在对待骈散 爬梳,作出了非常成功的示范,所谓“去其芜冗,裁 关系上,是持不拘骈散、沟通骈散之态度的。 其靡曼,于是沉缒之弊与躁剽并揭,而南车之指得 GUANGXI S0CIAL SCIENCES No10.2013(Cumulatively,No.220) .二、《皇朝骈文类苑》在文体选择、类分与展示 清代骈文真实面貌上的建树 在姚燮看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所说 赋体渊源于《诗经》而发展于楚辞,是符合文学史 实际的。同时,姚燮认为赋体经过汉代的兴盛、魏晋 南北朝的发展、陈隋以降的歧变,至唐律蔚起之后, 一从体例上来说,清代的骈文总集大体可以分 为三个类型,即以人系文类(如《唐骈体文钞》《八 家四六文钞》《后八家四六文钞》《国朝十家四六 文钞》《国朝骈体正宗》《国朝骈体正宗续编》《国 朝常州骈体文钞》等)、以体系文类(如《南北朝文 已经衰亡。不过,即使在赋体逐渐衰亡的唐代,仍有 些赋体佳作的存在,郑虎臣《吴兴文萃》所录李 白、卢肇、苏颈、杜甫、欧阳詹诸人之文即其代表。 那么,在各体骈文比较全面复兴的清代,也有必要 效仿郑虎臣的思路,在骈文总集中萃取部分赋体佳 作,“以系古音”。当然,姚燮的择录是有底线的,即 模拟剽窃、浮靡软昵之文,一概摒弃,这与其“矫俳 俗,式浮靡”的编纂旨趣是一致的。 我们考察《类苑》中所收53首赋作,它们大多 是六朝俳赋系统发展出来的骈体短赋,当然也有金 应麟《哀江南赋》这样具有“赋史”品格的骈体长 赋名篇,还有张惠言《黄山赋》、董祜诚《西岳华山 神庙赋》这样兼具汉代大赋气势与六朝俳赋文采 钞》《六朝文絮》《宋四六选》《骈体文钞》《骈文 类纂》与姚氏《类苑》等)和以文章功能系文类(如 《四六初征》)。在这三类总集中,文体呈示功能最 强的,无疑是第二类。那么,从骈文文体选择的角度 来说,作为以体系文类总集中的代表之作,《类苑》 与同类其他总集及他类总集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及文学史贡献是什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我们认 为其首先就是立足于清代骈文发展实际,选录了其 他总集没有或很少选录的文体类型——赋与寿序, 从而比较充分地展示出清代骈文的真实面貌。 赋体作品是否应收人骈文总集,清代的总集编 纂家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在以体系文类总集 中,虽然《六朝文絮》《骈文类纂》单列赋体一类, 但以搜罗文体较为全面的《骈体文钞》即将赋体作 品排除在外,《南北朝文钞》《宋四六选》也不录赋 作;此外,如以人系文类总集,虽然《八家四六文 钞》《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国朝常州骈体文录》等 皆录少量赋体作品,但《国朝骈体正宗》与《国朝 骈体正宗续编》却不收任何赋作。对此,姚燮《类 苑》首先通过将赋体单列一类收入《类苑》的方式, 明确表示出自己视赋体为骈文之一类的立场,其次 又扼要地概述了赋文的渊源、流衍、歧变及其之所 的骈赋上品,更有吴锡麒《秋声赋》这样非常典型 的律赋佳作。与此同时,那些“窃貌绅裳”、“乞灵 脂粉”型的作品,确乎都被排除在外。从所选赋作 的类型上看,《类苑》所收诸赋,基本上囊括了清代 赋体作品的各种主要类型,其收录赋作类型的丰富 性,在同类清骈总集(就清代赋作选录而言)中堪称 翘楚,进言之,其对于清代赋体文发展的呈示,也是 最为集中、全面的。 寿序一体,在明代中叶以后方才兴盛,清人陈 康祺《郎潜纪闻》云:“寿序谀词,自前明归震川始 人文稿。然每观近今名人集中偶载_二,亦罕有不 溢美者。”也正因为寿序“罕有不溢美者”,所以清 代的骈文总集极少选录寿序作品,姚燮对此固有清 醒的认识,《骈文类苑叙录》有云:“慨自薄俗好谀, 嘏辞通作,《兔园》之册,互相钞胥,达官皆谢、韦, 俗儒皆刘、阚,市佣皆黄、绮,村妇皆郝、陶,抑复孝 友皆莱、姜,仁厚皆郭、邴,世习虚诞,文字夸浮,莫 斯甚焉。”不过,姚燮又指出,明代中叶以来,“斯体 既盛,必欲埽如秽,薤如莸,又吁乎过矣!”并且“造 以选录赋作的原因与选录标准,《骈文类苑叙录》 云:“旨哉刘勰之言,日‘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 骚者’谓之赋,言乎铺张扬文,体物写意也。贾谊升 堂,相如人室,辞谊并茂,华实兼修,蔑可訾已。若 太冲致叹于士衡,遐叔见赏于颖士,希逸让美于南 平,旨有寓其劝规,情或深其寄托。陈隋以降,佻靡 浮丽,渐开侧途。唐律继作,厥防遂溃,而赋乃亡 矣。然吴兴《文萃》之所录,如李白、卢肇、苏颞、杜 甫、欧阳詹之徒,其犹棘林之蘅芷,苕颖而翘秀者 乎!兹承厥例,以系古音。故凡窃貌绅裳,胡卢馆阁 之体,乞灵脂粉,絮昵房闱之辞,汰焉而不存,宁受讥 于里漏也!” 格瑰卓,不囿恒范,或宗法史传,文与人符,亦非无 善构也。”所以他在《类苑》中专列一类,“遴附数 篇,以供群餍”【1”。就《类苑》所录9首寿序言之,其 基本上都是“造格瑰卓”或“宗法史传”而褒美有 据、有度的佳作,这对我们全面把握清代骈文发展 的真实面貌,颇有助益。 【文学研究】 赋与寿序而外,《类苑》所录序类也颇具特色, 特别是张寿荣在姚燮原稿基础上,将其细析为著 述序跋之文、题图之作、游宴行役序记和赠送之作 《皇朝骈文类苑》编纂旨趣与文学史价值刍论 程度上扭转了这种落差过大的局面。对于清代的上 述两类序体作品,绝大多数清骈总集皆有选录,不 四小类——这是张寿荣对姚燮编纂思想的延伸与 发展——而后,其独特性乃体现得更加清晰。四类 中,著述序跋之文系源远流长的成熟文体,各种清 骈总集皆为收录,《类苑》对此加以择取,并无什么 过像姚氏《类苑》这样清晰类分、集中选录较多此 类作品的,我们还找不出第二个。换言之,在具体展 示清代骈体游宴行役序记和赠序的全面性、有效性 方面,姚氏《类苑》的努力是堪称翘楚的。 三、《皇朝骈文类苑》在清代骈文传播与保存 特别之处,但其他三类则与之有别,值得深究。骈 体图序、图跋、图记、图作题词等,《类苑》统称为 上的贡献 题图之作,这类作品清代以前并不多见,它的兴盛 中国古代的文学总集,大体可分为全集和选集 是在清代中后期,《类苑》所录吴锡麒、洪亮吉、郭 两类,前者广泛搜罗、力求完备,重在保存文献,后 摩、胡敬、董祜诚、金应麟都是这方面较有代表性 者“选取精华,择要收录”[8】,重在推荐和传播文学 的作家,如吴锡麒的《有正味斋骈体文》及《续集》 佳作。《类苑》属于后者,总体而言,其所具备的文 中,共收录吴氏题图之作共53首,数量可谓多矣。值 学传播功能,确实高于其他功能。具体言之,《类 得注意的是,清人选清骈大多只是零星地收录一些 苑》的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题图之作,其中收录较多的,姚氏《类苑》而外,必 其一,对清代骈文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分类别 推张鸣珂《国朝骈体正宗续编》,共选录20首。应当 的传播。如所周知,与以人系文类、以文章功能系文 说,《类苑》选录的22首题图之作,在数量上并不比 类总集相比,以体系文类总集具有一个比较明显的 《国朝骈体正宗续编》所录强多少,但这22首题图 特征,即它以所选作品的体类为次,分别选录相关 之作,经张寿荣之手而被别辟为序体之・类,从而 作品,从而优先突出了自身的作品展示功能;同时, 获得了集中的呈示,这就比张氏《续编》分散地在各 正因其采取体类区分的方式,对所选作品进行归 家名下收录几篇此类作品,多出了一种比较强烈的 类整合,这就进而突出了它对所选作品进行分类传 文体自觉意识,其“类聚”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就呈 播的功能。以《国朝骈体正宗》与《类苑》收录清中 示清代骈文发展全貌的有效性而言,姚氏《类苑》 叶骈体名家胡天游作品的情况为例。《国朝骈体正 显然是要优于张氏《续编》的。 宗》所收胡天游作品,被尽数纳人《类苑》,同时, 骈体游宴行役序记,两晋即已肇端,孙梅 后者还有所增补。两书都致力于对胡天游骈体佳 《四六丛话》云:“若乃《兰亭》志流觞曲水之娱, 作的推介与传播,但是后者更为成功地实现分类传 《滕阁》标紫电青霜之警,此宴集序之始也。”姚燮 播。事实上,除胡天游代表作品如此,其他作家也大 《骈文类苑叙录》所谓“逸少《兰亭》泛及游览”, 体如此。 也是指此。擅写这类作品的作家,前述王羲之、王勃 其二,对清代骈文代表性作家,进行了分层次 而外,唐代的李白、王维最称名家。这—文体在清代 的推荐、传播。中国古代文学总集有一个基本的运 也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骈坛不乏此体名手,洪 作机制,即通过对不同作家作品数量的差异性选 亮吉、刘嗣绾、彭兆荪、王衍梅等,即其佼佼者。赠 录,来确定相关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从而实现对不 序一体,发端也早,孙梅《四六丛话》谓:“悲哉秋 同作家的分层次传播。与以人系文类总集如《国朝 之为气,黯然别之销魂,此赠别序之始也。”“何以 骈体正宗》及其《续编》相比,《皇朝骈文类苑》的 处我?珍重临歧,非日无人,殷勤赠策,盖王子安、 作家呈示功能、分层次传播功能相对较弱,但是仍 陈伯玉并推厥长。”孙梅认为宋玉《九辨》、江淹 然不容轻视。以吴鼐《八家四六文钞》所谓清中期 《别赋》,系骈体赠序的源头,而唐代的王勃、陈子 骈文‘ 家”及陈维崧、汪中、刘嗣绾、李兆洛、张惠 昂是此体名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骈体赠序虽然 言、董祜诚、金应麟等人为例,《类苑》搜录诸家骈 发源较早,并在唐代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由唐至 文作品的情况如下:袁枚(17首)、邵齐焘(5首)、刘 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兴盛程度一直无法与散 星炜(2首)、孔广森(10首)、吴锡麒(23首)、曾燠 体赠序相提并论,大概只是到了清代,其才在一定 (5首)、孙星衍(5首)、洪亮吉(38首)、陈维崧(4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0.10.2013(Cumulatively,No.220) 首)、汪中(4首)、刘嗣绾(18首)、李兆洛(11首)、 履亲王允构、王祖庚、沈 、张九钺、李锴、梁机仙、 张惠言(9首)、董祜诚(16首)、金应麟(12首)。上 张锦传、车文、黑王葛、周天度、张鉴、张泰青、李 述诸家都是有清一代的骈体名家,但是《类苑》经 弦、乔重禧等作家,多数并无诗文集传世,其他清骈 由对诸人骈文作品数量的差异性择取,比较细致地 总集也没有收录其骈文作品,或者即有文集传世而 区分了他们的层次地位。应当说,这种区分实有一些 文名颇小,在骈体文方面更是名不经传,因此在文 可议之处,特别是陈维崧、汪中各选4首,远逊刘嗣 学史的选择淘汰下已渐趋“被遮蔽”的状态。从这 绾的18首、董祜诚的19首,也不及李兆洛的11首、张 个意义上来说,《类苑》对他们骈文的收录、传播, 惠言的9首、金应麟的12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低估 不但向世人介绍了诸人在骈体文方面具有一技之 了陈、汪二人的骈文成就,与事实不符。不过我们也 长,而且保存了一批很可能湮灭的清代骈文文献, 需要认识到,《类苑》对于诸人的层次区分,总体上 这对于后世学者全面考察清代骈文发展面貌、编纂 是比较合理的,对于初学者大体上把握各家的文学 和校刊相关作家的文集,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史地位,助益良多;在此前提下,我们进而可以说, 综前所述,由姚燮选目、张寿荣主持汇辑刊刻 《类苑》已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对诸人的分层次传 的《类苑》,体现出选辑者弥补前人清代骈文总集 播,这一文学史建树,应当与以人系文类清骈总集的 之不足、为当代骈文创作树立轨范和主张融合骈散 相关贡献并观。 的编纂旨趣。就文学史价值而言,《类苑》立足于清 文学总集的文学传播与文献保存功能是一体 代骈文发展实际,不但选录了其他清骈总集未曾或 并生的,当然一大批总集的文献保存功能并不是很 很少选录的赋作与寿序,并且突出了题图、游宴行 强,甚至很弱。具体到清代骈文总集,像《八家四六 役和赠送等序体作品的成就,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示 文钞》《后八家四六文钞》《国朝十家四六文钞》这 了清代骈文发展的真实面貌。同时,该集藉由以体 样的集子,一方面它们所选择的作品,很大一部分 系文的方式,对清代骈文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分类 都被后续的其他总集中重复选录,同时,其所选录 别的传播,又通过对不同作家作品数量的差异性选 的相关作家的别集全部刊刻行世,广为流传,读者 录,实现了对清代骈文代表性作家的分层次传播。 要获阅诸集所录相关作品,颇为容易,因此,其文献 另外,该集不但选录保存了一批以诗歌、古文、经学 保存功能就比较弱。但是《类苑》并非如此。以早于 考据名世之作家的骈文佳作,而且保存了许多文名 《类苑》刊行的以搜罗作家、作品较为全面著称的 不显、大多清骈总集对他们作品也略而不及的一批 《国朝骈体正宗》及其《续编》为参照,可以发现, 作家的骈文佳作,其文献保存价值同样值得重视。 前者收录而后两者未收的作家共有49位,这些作家 就文学史地位而言,《类苑》文体选择颇为全面、类 及其骈文作品的情况,可以分成三类而观: 分颇为简洁清晰,并且规模庞大、视野宏阔,清代道 第一类,陆繁诏、尤侗、张惠言这样的作家,本 光以前骈文之“巨制鸿篇,搜罗殆尽”l9】,堪称清代 以骈文名世,不但文集刊印传世,《类苑》所录作品 骈文文献编纂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要籍,其应当 在其他清骈总集中也多有收录,因此《类苑》中他们 引起学界的重视。 骈文作品的文献保存价值就很小。第二类,像朱彝 尊、厉鹗、高士奇、齐召南、潘德舆、汪琬、姜宸英、 参考文献: 沈德潜、秦蕙田、邵晋涵、钱大昕、焦循、姚鼐、恽 [1儿9】张寿荣.国朝骈体正宗评本例言[G】//曾燠, 敬这样的作家,其文集亦皆行世,不少清骈总集也 姚燮.国朝骈体正宗评本:卷首.清光绪十年花雨楼朱 对他们中一些人的作品有所收录。不过值得提出的 墨套印本. 是,这些作家或以诗歌、古文名世(朱、厉、潘、汪、 【2]【3][4][5][6】[71姚燮,张寿荣.皇朝骈文类苑:卷 姜、沈、姚、恽),或以经学考据名世(其余诸家), 首『M】.清光绪七年刊本. 但并未以骈体文名世,故《类苑》对他们骈文作品的 [8]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辞典[M].南昌:江西教 选录,有利于突出他们在骈文创作上的一定擅长, 育出版社,1991:647. 并有利于读者比较具体地了解他们的骈文造诣,其 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文献保存功能。第三类,像和硕 责任编辑:邓双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