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审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标准版)

审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标准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学年学期: 2013-2014年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审计学原理 课程类别: 会计 总学时: 56 其中【理论学时 56 ;实践(实验)学时 】 考核性质:(考试/考查) 考试 教师姓名: 何芹 教研室: 会计

开课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审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岗位课,适用于会计专业,属于理论类课程。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熟知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能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会实施业务循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团队合作等意识并具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

建议先修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岗前综合培训、顶岗实习等。

二、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审计学原理》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56 总参考学时56 总体目标 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能力目标 (1)熟悉国内外与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审计惯例;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严谨的审计职业素知识目标 1)掌握审计学的具体业务流程即风险评估程序职业道德框架思路;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养 (2)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4、拥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抽样技术;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

三、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

1.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会计与审计职业能力需要,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表2-1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习情境设计 情情情情复合情情情情境7 境境境习 计 境3 境4 境5 境6 8 9 10 注册审计风审 计划险计会计证审评抽师职据计估样 审业道审与工与计计审计审作 应德规方准目标 计对 范与法 则 工法律作底责任 稿 4 10 4 4 6 4 8 6 4 56 情境 情境 名称 情境1 情境2 审计组织及审总论 计人员 学时 4 2

序号 学习情境 1 总论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表2-1 工作任务分解 工作任务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是本章的重点。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主要讲授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学时 4 学习情境1: 2 学习情境2: 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2 本章主要讲授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和内部审计组织的特点等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民间审计组织形式和体系则是本章的难点。 3 学习情境3: 审计方法 本章主要讲授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4 审计的常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风险导向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4 学习情境4: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 本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的成因是本章的重点,审计的独立性是本章的难点。 10 5 学习情境5: 审计准则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准则的含义、体系结构和作用,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民间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准则的概念、执业准则是本章的重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则是本章的难点。 4 6 学习情境6 审计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其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等内容。财务审计的总目标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使本章的重点,管理层认定的含义和种类是本章的难点。 4 7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种类,6 学习情境7 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以及审计工作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底稿的作用、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稿 归档保管等内容。审计证据的概念、分类及获取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审计证据的特征是本章的难点。 8 学习情境8 计划审计工作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理4 论,揭示了这些理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获取审计证据、专业判断、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是本章的重点,重要性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 9 学习情境9 风险评估与应对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本章的重点,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8 10 学习情境10 审计抽样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抽样产生发展的原因,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特征;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的步骤等内容。审计抽样的概念与特征,确定样本规模是本章的重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是本章的难点。 6 11

总复习 合计 4 56 2.学习情境描述

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见表3-1—3-5。

表3-1 学习情境一 总论 学习情境1总论 学时4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学科的理论要素;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行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 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学科的理论要素;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行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等基本教学方法 理论与基本知识。审计的概念、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审计业务对象、职能是本章的重点。审计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师为主导。 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本章体化。 的难点。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会计基础》业务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会计基础》相关知识

表3-2 学习情境二 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学习情境2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学时2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掌握审计组织的形式特别是我国三种主体审计组织及其相互关系,进而了解审计人员的构成及要求。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审计组织的形式特别是我国三种主体审计组织及其相互关系,进而了解审计人员的构成及要求。 教学内容 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和内部审计组织的特点等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民间审计组织形式和体系则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审计业务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师为主导。 体化。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表3-3 学习情境三 审计方法 学习情境3 审计方法 学时4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能够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敬业精神; 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点,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点,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教学内容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审计的常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风险导向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做一体化。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表3-4 学习情境四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

学习情境4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 学时10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审计法律责任的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审计法律责任的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的成因是本章的重点,审计的独立性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做一体化。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1、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表3-5 学习情境五 审计准则 学习情境5 审计准则 学时4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掌握有关审计准则的的含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理解民间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审计准则的的含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理解民间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审计准则的含义、体系结构和作用,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民间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准则的概念、执业准则是本章的重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则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做一体化。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1、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2、拥有投资资产知识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表3-6 学习情境六 审计目标 学习情境6审计目标 学时4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着重掌握财务审计的总目标;两种不同的责任,了解审计过程,并能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着重掌握财务审计的总目标;两种不同的责任,了解审计过程,并能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审计目标的含义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及其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等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财务审计的总目标和财务报表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审计责任的划分使本章的重点,做一体化。 管理层认定的含义和种类是本章的难点。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表3-7 学习情境七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学习情境7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学时6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分类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作用,掌握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分类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作用,掌握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作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用、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归档保管等内容。审计证据的概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念、分类及获取方法是本章的重做一体化。 点,审计证据的特征是本章的难点。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表3-7 学习情境七 计划审计工作 学习情境8 计划审计工作 学时4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如何编制审计计划,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如何编制审计计划,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理论,揭示了这些理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获取审计证据、专业判断、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是本章的重点,重要性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做一体化。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表3-8学习情境9 风险评估与应对 学习情境9 风险评估与应对 学时8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及其历史演变,了解内部控制的结构,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应对的方法。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知识目标 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及其历史演变,了解内部控制的结构,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应对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了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本章的重点,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做一体化。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表3-10 学习情境10 审计抽样

学习情境10审计抽样 学时6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审计抽样产生发展的原因,掌握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熟练掌握属性抽样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审计抽样产生发展的原因,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特征;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的步骤等内容。审计抽样的概念与特征,确定样本规模是本章的重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是本章的难点。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举例、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操练等方法,把枯燥的会计核算教学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业务融入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体、教师为主导。 做一体化。 素质目标 1、拥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目标 了解审计抽样产生发展的敬业精神; 原因,掌握审计抽样的概念2、拥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和特征,理解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能力; 响,熟练掌握属性抽样的方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法。 困难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技能 2、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脑、网络、检索工具、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拥有《基础会计》相关知识 四、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 建立过程考核(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一个学期:平时成绩20分,,期中考核20分,期末考核60分(试卷)。

五、编制说明

制订人:何芹

适用专业:会计与审计 适用年级:大学二年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