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层混凝土结构底部嵌固端分类的初步探讨

高层混凝土结构底部嵌固端分类的初步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城市建筑l建筑结构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I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高层混凝土结构底部嵌固端分类的初步探讨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xed End at the Bottom of High-rise Concrete Structure ■宗彬彬薛俊伟封士杰一Zong Binbin Xue Junwei Feng Shijie 【摘要】高层混凝土结构嵌固端的正确选取是结构计算模 一、现行规范(规程)对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 算嵌固端可以不在同一部位。 确定计算嵌固端时,楼层侧向剪切刚度比的计 型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基本要求 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尝试将嵌固端分为抗震嵌固端和计算 嵌固端两种,并结合实际分析该分类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结构侧向剪切刚度比计算嵌固端 抗震嵌固端 IAbstractl It is an important assumption in the structure cale- ulation mode that doing correct selection of the fixed end of tall building concrete sturctures,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accuracy ofthe calculation ersults ofsturcture. This papcr attempts divide the fixed end into hte fixed end se- ismic and calculate fixed end,combined wiht the practical an- layzes the feasibility of s clsasiifcation. 【Keywordsl concrete sturcmres of tall building,lateral shear stiffness ratio,calculate the ifxed end,seismic ifxed end 前言 高层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最终的结构计算分析 时,必须准确地确定结构嵌固端所在位置。嵌固端 的正确选取是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是高层混凝土结构计算模型中的一个重要 假定。它直接关系到结构计算模型与结构实际受力 状态的符合程度、构件内力及结构侧移等计算结果 的准确性、结构局部的经济性、以及结构的安全性 等。 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嵌固端,理论上应具备两个 基本条件:该部位的水平位移为零;该部位的转角 为零。从纯力学角度看,嵌固端应该是一个点或一 条线,但实际工程中显然很难实现;而从工程角度 看,嵌固端应该是一个区域,只有相对的嵌固,没 有绝对的嵌固,实际工程中不存在纯理论的绝对嵌 固部位。 从抗震角度来说,嵌固端也就是预期塑性铰出 现的部位,确定嵌固端可以通过抗震构造措施的调 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从刚度角度来说, 能够作为嵌固端的部位,结构的刚度应产生较大的 突变,这样才能使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更接 近于理论数值。 几乎所有的高层混凝土结构都带有地下室,一 般地下室周边的挡土墙在平面内有很大的刚度,墙 外土体对地下室有很强的约束,包括前方被动土压 力及侧面土摩擦力,限制了侧向位移,导致高层建 筑在地下室顶部产生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很 可能使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塑性铰于基础顶部转移到 地下室顶部。因此,一般工程都应该选择地下室顶 面作为嵌固端。 (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 此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嵌固端的整体性。常 有建筑因设置下沉式广场、商场自动步梯等导致楼 板开大洞,对楼板整体性削弱太多,地下室顶板无 法作为嵌固端。 (2)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项板应采用 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 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 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此规定就是 要通过采取结构构造措施,加强楼层的平面内和平 面外刚度并确保楼层整体性的实现。梁板结构的楼 层平面外刚度较大,地震作用下,楼板的面外变形 较小,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有利于传递水平地震 剪力。 (3)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 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 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 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 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 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下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 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 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 (4)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 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 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第3、4条规定的目的是使地震作用时,结构首 层下端先屈服,出现塑性胶。达到地下室顶板作为 嵌固端的目的。 以上l~4条,从抗震构造的角度(强度、延性) 对地下室项板作为嵌固端进行了限定。 (5)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 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 第5条,从刚度的角度对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 端进行了限定。 二、嵌固端分类的初步探讨 结合规范(规程)的要求及多年实际工作经验 的积累,笔者认为高层混凝土结构底部嵌固端可划 分为两个方面:(1)抗震嵌固端:(2)计算嵌固端。 这两个嵌固端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指一 个事物的三个方面,强度、延性和刚度。 所谓“抗震嵌固端”可以认为是预期塑性铰出 现部位、强度嵌固端,一般都取在地下室顶板,除 非是半地下室。所谓“计算嵌固端”可以认为是计 算模型的嵌固端、刚度嵌固端;如果地下室顶板作 为“计算嵌固端”,必须满足规范刚度比的要求;若 不满足,则“计算嵌固端”下移。抗震嵌固端和计 57 算中,仅考虑楼层自身刚度,没有考虑周围回填土 对地下室外墙的约束作用;事实上,回填土对地下 室结构的约束作用很大,一般情况下可达地下室结 构自身刚度的3~5倍;地下室结构与周围回填土的 总刚度要比地下室结构的自身刚度大许多。因此绝 大部分工程地下室顶板处的嵌固作用是客观存在 的,不会因为楼层自身上下刚度比而改变。通常抗 震嵌固端均选取在地下室顶板,而计算嵌固端则根 据刚度比的要求,可以选取在基础顶、地下一层顶 板等其他部位。 三、 实际工程中底部嵌固端选取相关问题的分析 1.地下室顶板按抗震嵌固端的要求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的必要性 (1)由于城市绿化、美化小区环境的需要,地 下室顶板需要覆盖一定厚度的回填土,以利于绿化 植物的生长。地下室顶板的恒载一般都达到20KN/m 以上。 (2)地下室顶板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作为施工材 料堆放场所(水泥、砌块、脚手架等)、钢筋加工场 所,虽然都是临时荷载,活载也要取5~10 KN/m2。 (3)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 注完成之后可能要裸露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为了 防止或减少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混凝土裂缝,地下 室顶板通常需要配置足够的双层双向钢筋。 地下室顶板存在较大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需较 大的粱板截面,并且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通长双层 双向筋,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因此,地下 室顶通常均可以满足抗震嵌固端的要求 2.计算嵌固端的选取 (1)单塔结构 根据地上一层与地下一层的侧向剪切刚度比来 进行选择,若刚度比小于0.5,则计算嵌固端选择 在地下室顶板,计算嵌固端与抗震嵌固端在同一位 置;若刚度比大于等于0.5,则计算嵌固端选择在 基础顶,计算嵌固端与抗震嵌圃端不在同一位置。 (2)大底盘多塔结构 根据地上一层与地下一层相关范围(周边外延 不大于20 m,且不超过三跨)的侧向剪切刚度比来 进行选择,若刚度比小于0.5,则计算嵌固端选择 在地下室顶板,计算嵌固端与抗震嵌固端在同一位 置;若刚度比大于等于0.5,则需增加地下一层相 关范围内刚度,使刚度比务必小于O.5,常常采用 增加剪力墙或加厚剪力墙等方法。此类结构只有将 计算嵌固端选择在地下室项板,实际工程中才能将 各塔楼结构分开单独计算;如果计算嵌固端选择在 基础顶,实际工程中不能将各塔楼分开单独计算, 需合在一起计算,这样会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多的麻 烦。 (下转第71页) 城市建筑I施工技术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4)地下水发生的原因及处理 在利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开挖过程中,会 经常的出现钻头阀门打不开的情况。在这其中,东 应变动的试验检测,从而得到桩身的具体强度及相 应的完整性,具体试验位置可以通过业主、监理、 桩复合地基都有着普通地基所不具备的优势和长 处。尽管如此,此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面临着 北角落的一根桩因为此类原因6次都无法打开。这就 说明土地已经液化,地下水已经出现了,最后就会 导致基坑出现裂缝。面对此类情况,就需要及时进 设计以及施工单位等进行共同协商。根据相关的实 验数据标准可知,三个检测试点的CFG桩复合地基所 具有的承载力一般达到了522 kPa,这就符合了原先 设计的要求。低应变实验的基桩有27根,其中I类 桩共有25根,II类桩共有2根,两者都达到了相应的 设计要求。 四、结语 诸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够更好地 为建筑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俞竞伟,张鲲.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原理及其在地 基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3(O2). [2]翁俊梅.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行检测,做好防御工作。此外,还要用排水系统及 时排水,并对液化土壤进行处理。 3.施工的检测环节 福建建设科技,2006(04). [3]万林海,郭平业,金海元.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影 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04).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CFG桩的桩体部分已经达到了原先设计的规 定强度之后,就需要对桩体进行质量检测。首先,要 随机挑选总桩数的1.0%左右、数量不少于3根的桩体 做地基的静载检测实验,从而得到复合地基的具体 承载力。之后,还要随机挑选10%以上的桩体进行低 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时下比较常用的建筑 施工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 各类建筑项目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项目中,此类 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管是在地 基对于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还是在强度方面,CFG (上接第68页) 由于软硬件的技术局限,BIM在管线综合方面 参考文献 [1]赵志安.基于BIM概念的管道综合碰撞检查软件 [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 [3]曾旭东,谭沽.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 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作者单位:四川西南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 公司610041) 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是从二维转三 维来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应该是一个节点 性的发展运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BIM技术必将 给机电安装乃至建筑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 [2]刘学成.基于BIM的建筑设备管线协调[J].科技 创业月刊,2011.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