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西师大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似____( ) ____( )
[2]“绿丝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剪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柳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句与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除“咏柳”外人们都,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悄趣盎然的柳文化。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宋]林升 死去元知万事空,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王师北定中原日, 暖风熏得游人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乃翁]你们的父亲。 [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阅读链接]陆游年幼时正当金人入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尽管生活艰辛,他在家里仍接受很多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公元1163年,陆游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陆游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选择恰当的感情基调朗读诗歌。 A.悲伤痛心 B.悲愤讽刺
(1)朗读《示儿》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感情。
1 / 7
(2)朗读《题临安邸》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1)《示儿》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题目中我能了解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临安邸》诗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诗题我提出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问题读古诗,能更快理解诗歌内容。
[3]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注释和资料,写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
(1)河:_________________ (2)岳:_________________
(3)遗民: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___________。陕北民歌“________________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秋思:散曲的题目。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④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这首小令共写了哪几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村,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此曲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2 / 7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4]用自己的话说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材料二:《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都表现了儿童________的生活。(四字短语)
[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 [3]选做题(二选一)
A.“张伞使风”“放纸鸢”“追黄蝶”是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写照,你有类似快乐经历吗?
请模仿古诗写两句七言诗句展示。 ________ , ________。
B.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快乐经历,请说出你的感受、想法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填空。
(1)《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其中“ ”是词牌名,“ ”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全词通过对农村 的环境的描写,对 的刻画,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作者将 、 、 、 、 、 等人和景色巧妙结合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桃花源,令人神往。
7.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_____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我还知道一些词牌名:____、____。 [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那畔:________ 聒:_______
3 / 7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深夜众多的营帐里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因思念家乡久久不能入睡。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词人不能出门,实在是很无聊。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4]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夜深了,诗人站在营帐外,他在望向何处?心里又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
[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_______的期盼。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诗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哪些景物?试着找一些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句诗中知道了“诗人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你能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
4 / 7
“静”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1]把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3]连一连。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5 / 7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阅读空间。
12.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绿”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________ 宋
京口瓜(洲 州)ー水间(jiān jiàn),
钟山只(隔 融)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hái huán)。
[1]在“ ”上补写诗题和作者姓名。
[2]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一水间”的“间”的意思_____________; “又绿江南岸”的“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4. 读古诗《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①。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铮: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璨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6 / 7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开心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_____________,诗人为何“涕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
B.一个“满”字,表露出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出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实写诗人归乡情景,是对“喜欲狂”进一步抒写。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