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 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 条, 第11. 4. 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 4. 12-1规 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白分率不应小于0. 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配筋口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 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白分率(%)表11.4. 12-1 抗震等级 柱类型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1. 0 0. 8 0. 7 0. 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口分率,当采用HRB1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 减小0.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 Io
抗震设讣规范
6, 3,7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 3, 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 应小于0. 2,,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 1,。
表6. 3. 7. 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白分率, 类别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中柱、边柱 0.9, 1.0, 0. 7, 0. & 0. 6, 0. 7, 0. 5, 0. 6, 角柱、框支柱1. 1 0.9 0.8 0.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 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 400MP&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 05,
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 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 12-1 条,说明,依表11. 4. 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 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 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 5. 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讣算 注,?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0.8%的要求
笫9. 5. 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口分率不应小于表 9. 5. 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口分率 表 9. 5. 1 (%)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白分率 全部纵 0.6
向钢筋受压构件 一侧纵0. 2
2
向钢筋
0. 2和45ft/fy中的较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白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 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 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 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讣算,受弯构件、大偏心 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 f-b)h' f后 的截面面积讣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 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四、 柱单边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3条, 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
五、 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3条, 第11.4.13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 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i|•,且柱的剪跨比X ?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 宜大于1.2%。
抗震规范规定
6, 3,8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 率不宜大
3 于 1.2, o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讣算值 增加25,。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 4. 13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 3. 1条) 第10. 3. 1条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 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 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 的最小
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 2. 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 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抗震设讣规范
6, 3,8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 率不宜大于1.2, o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讣算值 增加25,。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
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
(建筑抗震规范GB500U-2010第6. 3. 8-2条)
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 3, 7-2采用。
表6. 3. 7-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 级
—6d, 100 10 二 8d, 100 8
三 8d, 150(柱根 100) 8 四8d, 150(柱根100) 6,柱根& 注,1 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2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 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 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 3,9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底 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 3,
3) 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 于4的柱、框
5
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混凝土结构设讣规范GB50010-2002第10. 3. 2-4条) 笫10. 3. 2条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 应小于本规范第9. 3. 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 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 d为纵向受 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 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 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3?弯 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5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 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6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9. 4. 5条的规 定。
八、 框架柱箍筋肢距最大间距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笫6. 3.5条)同时满足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 较大值的要求
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 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 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4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6
2) 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 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6, 3, 1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笫6, 3, 7条采 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且 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 6,、0. 5,和0. 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 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九、 框架柱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第6. 3. 8-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6. 4. 3-2条) 6. 4.3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6. 4. 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 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 2%,抗震设计时,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 应增加0. 1,
a
2抗震设讣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
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 4. 3-2采用,
3
2, 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 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釆 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 直径不应小于8mmo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一级时尚不应大于6倍的纵 向钢筋直径。
1.三级框架柱加密区间距二100满足130mm和8倍纵筋直径 注,三级框架柱根处箍筋加密区间距不应小于100, 十、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第6. 3. 10条,6. 3. 13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 3.4条)
三、四级框架(中、边,柱箍筋非加密区间距满足15倍纵筋直径 8
十一、框架柱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2第6. 3. 12条,6. 3. 14条)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讣要求)
为什么控制柱中纵筋的配筋率,要求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5%,轴心受压构 件在加载后荷载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山于混凝土徐变,则随着荷载作用时间的增加, 混凝土的压应力逐渐变小,钢筋的压力逐渐变大,一开始变化较快,经过一定时间后 趋于稳定。在荷载突然卸载时,构件回弹,山于混凝土徐变变形的大部分不可恢复, 故当荷载为零时,会使柱中钢筋受压而混凝土受拉,若柱的配筋率过大,还可能将混 凝土拉裂,
若柱中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粘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
裂缝更为危险。这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故要控制柱中纵筋的配筋率,要求全部纵筋 配筋率不宜超过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