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ences Journal(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Feb-2015 V01.12 No.2 第12卷第2期 传统体育融人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傅绪明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摘 要: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文化大厦的基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时期,传统体育在高校却被“边缘化”了。针对此现象,文章就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 教学的理论依据、传统体育项目的自身优势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充分 发挥高校“人、财、物”优势,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对增进 健康、增强体质,维系民族情感,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弘扬光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大学生由“文化自觉”到“文 化自信”.夯实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传统体育;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 族文化大厦的基石,虽历经坎坷,仍不离不弃陪伴着我们走 过五千多年风雨历程。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随着社 会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诞生于农耕时期的传统体 育项目,其项目产生的人文背景、地理环境、人际关系、表现 展寄予殷切希望,同时,高校也深感文化传承责任重大。高校 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让 大学生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练习,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熏陶,充分 发挥高校得天独厚的人、财、物优势,利用学校文化传播平台 和学校体育教育功能,通过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在潜移默化教 学过程中传承光大传统体育文化,守住民族精神家园,既是高 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使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 作者的义务。 (二)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到十 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再到十八大把“建设 形式、蕴含的文化价值等等,与当今社会实际都有较大迥异。 尤其是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带来的文化交 流与碰撞、渗透与融合,更是势不可挡。当前,大学生对外来 文化接触、接纳与日俱增,西方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体育项 目,得到大学生高度认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大学生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等等,几乎全是竞技体育范畴。然而, 有着丘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灿烂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难觅踪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 志,彰显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 影。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教育属性、健身娱乐功能等等,在 建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其地位在高校不仅没有 达到凸显,甚至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愈来愈远,有被逐渐 “边 缘化”趋势。 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嘲我们必须“建 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 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特别是在践 行“三个倡导”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传承中 华优秀文化,弘扬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 神家园,不仅是我们中国梦、价值魂,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 任,同时也为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三)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 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与健 康教学大纲》中提出,在选修教材的内容中要增加民族、民间 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学校体育《新课标》提出,我国以普通 大、中、小学生为对象,全面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体制、训 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对维系民族情感,维护民 族文化安全,探索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之道有着重要战 略意义;对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以及终身体育锻 炼意识养成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大学生亲身实践参与,身临其境感受传统体育文化 魅力,接受传统文化乳养,对唤醒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实 现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转变,让他们l在享受现代文化 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牢记民族“根文化”,“记住乡 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练体制、竞赛体制的发展框架。《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 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拓展 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 、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依据 (一)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讲话上 指出: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高校必须做好“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11各项工作。“高等教育是 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 社会、延续至后代”ill是高校四大功能之一,要不断“增强我国 文化软实力和巾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 统文化”等等。这系列文件、规定出台,为传统体育融人高校体 育教学指出了具体路径和方法。 二、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优势 (一)“草根文化”接地气。我们祖先们为了强身健体,守卫 家园,祈求上苍,慰藉先祖,庆祝丰收,愉悦生活,以及图腾崇 拜需要等,模仿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动物攀爬行走姿势,创编 步作出积极贡献”………这段主要讲话,对传统体育在高校发 ・216・ 一系列徒手或器械表演动作.形成今天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经 圈,而且可以释放学习、就业压力,舒缓紧张情绪,展现积极乐 观人生态度.阳光自己.克服独来独往和消极自闭生活状态。 过几千年历史长河不断洗刷打磨和精选凝练后,留给我们后 人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来自于“草根阶层”,产生于常见的生 (五)活动形式简便多样。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活动形 式简便多样。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都不需要专门的场地、道 具。如,太极拳、武术套路表演、五禽戏、导引术和养生气功等 等。也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演练。尤其在目前高 产、生活场景.表达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内心最朴素的情 感。虽然从表现形式上看,这种原生态表演“土得掉渣”。也正 是因为“土得掉渣”其文化的“草根性”.流淌的是民族精神精 髓.与我们的文化情结和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因此,将传统体 校体育经费紧张,运动场地匮乏的情况下,多开展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融人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没有生 疏感,还能激起感情共鸣,乐于接受民族体育文化熏陶,从中 找到文化归属感。 (二)人文教育功能。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蕴 含的文化价值既是由人创造的,又反过来为塑造人类服务。从 人类文化学视野看,传统体育吸收了“儒、佛、道”哲学思想的 精髓。崇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亲密无间关系。注重人的 道德修养和社会性培养,其文化形态的教育功能,既有儒家 “温、良、恭、俭、让”中庸风格, 又有佛家修身养性、宽大为怀、 慈善为本、隐忍含蓄、宽容达观处世哲学,同时还有道家“重人 贵生”、“道法自然”和谐发展观和宇宙整体观思想。在当今大 数据化时代,每天海量信息令大学生应接不暇,无所适从。经 常修炼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如习练太极拳、养生气功、导引术 等,能起到修身调心、凝神静气作用,有利于改掉大学生普遍 存在的心浮气躁毛病。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无处不在,无 处不激烈,长期接受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有利于“谦谦君子” “温文尔雅”性格养成,学会尊重竞争对手等。传统体育融入高 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好 功效。 (三)强身健体功能。传统体育在效用功能上除了“调感 情、强意志”外,还有“强筋骨、增知识”显著功效。无论《周易》 还是《庄子》都十分强调“精、气、神”三位一体,和谐共生。在练 习过程中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而现代的竞技体 育,强调的是高对抗和人体运动潜力的最大发挥,忽视内在聚 气凝神修炼。甚至长时间参与高强度、大运动量竞技体育项目 锻炼,不仅与健康无益,而且会发生运动损伤,有的导致终身 残疾。2001年有研究者对我国10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 调查,有心理障碍者高达27%。传统体育融人高校体育教学,它 不仅注重外在的身高、体能、体格锻炼,更注重内心精神世界 修炼,从而达到“身心并完”、“形神兼备”、“性命双修”,强身健 体功效。在健康理念上突出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j 者和谐发展,与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阿拉木图宣 言》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 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三维健康观相一致。 (四)娱乐交流功能。人类群居需要感情交流.通过交流、 互通信息,能增强对彼此了解。从而获得安全感,找到幸福感, 消除孤寂感。并在不断交往过程中,维系人与人之间、群体与 群体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感情纽带。传统体育项目一个 显著特点就是娱乐性,人们或在劳动之余,或在丰收季节,或 在喜庆节日,都会进行本民族的体育文化表演来娱己悦人。经 常参加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强烈的身体参与、频繁肢体接触和 语言交流,可以迅速拉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 体之间感情距离。尤其现在的大学生,甘于“宅”,乐于网络,喜 静厌动.不善交流,很容易孤立、封闭自己。传统体育融入高校 体育教学,通过项目练习,不仅可以增进同学情谊.扩大交流 育项目,不仅可以减轻高校经费负担,也可极大缓解运动场地 不足矛盾。同时,对传承广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生 人文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重要作用。 三、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 (一)从国家战略角度看:随着全球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 断深入推进,文化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尤其在当下,西方 现代先进体育文化向我们扑面而来的同时,甚至反客为主,伴 随着文化侵略。高校传统体育文化遭弱化或发展缺失现象,也 不是危言耸听。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生存、发展空间愈发艰 难。文化价值体系也正在失去影响力和号召力,不仅严重影响 了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定发展、民族精神传 承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传统体育融人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 保护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维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意识,增强 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应战能力,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 影响力,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确 立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让祖国传统体育文化,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意义之重大。 (二)从非遗保护角度看:由于传统体育文化权利主体难 以确定,文化保护范围难以划分。虽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多达977项(其中汉族传统体育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676项), 但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消亡或正在面临“人亡艺 绝”局面。从实践层面看,传统体育进高校,不仅有利于民族传 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交流,同时可以扩大传统体育项 目练习人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资源优势,对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 对口传身授的项目进行文字或影像记载,加大民族传统体育 “非遗”项目保护力度。 (三)从教学改革看:高校一直把竞技比赛项目作为体育 教学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强调生 物体育观,忽视对学生进行健身知识传授和人文素质教育。学 生们的一招一式都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方法模式 化。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不 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其项目自身所 特有的娱乐功能,也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满 足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的体验。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达到 了充分体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大 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积极作用。 四、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应注意问题 (一)高校应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本地域项目优势和师 资队伍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建设。去短 期化、形式化、功利化行为.实现项目开展常态化。 (二)传统体育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有些项目封建迷信和 图腾崇拜色彩较浓。这些项目虽然不适合课堂教学,但是作为 一种项目存在形态,究其文化属性来说,作者认为可以进入校 园进行个案文化研究。 ・217・ (三)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性、娱乐性、文化性都较高, 但需要特殊的场地和器材支持,短期内难以进行课堂教学。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 负着培养人才健康重任。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 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 对于这类项目.从文化保护角度和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角度看,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作用,成立若干传统体育项目 协会,把兴趣、爱好、特长相似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练习,作为 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也 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 高校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应结合本校文化发展愿景,打造“一校一品”工程,形 成学校特色文化符号,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避免有些项目 化态势下.利用高校文化传播平台,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 学,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构筑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高地,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 目批准号:AHSKY2014D94;安徽省2013年度高等学校省级 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jyxm581) 参考文献: 开展过热,有些项目仍无人问津局面。 (五)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强民族传统体 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部依靠引进该专业毕业生,一是周期太 长.二是数量有限 最简便可行的办法是鼓励现有教师参加 培训进修.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接受传统体育文化 熏陶:也可走“田野传承”之路,将民间艺人请进校园对老师进 行传授,或者直接走进课堂进行教学。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胡锦涛.在庆 祝清华http://www.gov.cMdhd/201 1-04/24/content_1851436.htm. 『2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八大报 告辅导读本【M1.人民出版社,2012.31-33. 『31田祖国,钟海平,白晋湘.论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 IJ1.体育文化导刊,2002,(3):8-9. [4]唐宏贵.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 J.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2. [5]中国体育博物馆、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志fM1.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791. [6]傅绪明.大学生身体素质攸关民族兴衰存亡f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4):400—404. (六)传统体育融人高校体育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不能满 足于“复制”、“粘贴”。应在不失其传统体育文化特质的前提 下.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革旧创 新.在继承中扬弃,使传统体育文化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七)现代西方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对民族传 统体育发展带来威胁这是事实。但是,在强调高校大力发展传 统体育的同时,不能排斥拒绝现代体育项目,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 相反,我们应持积极地心态,研究现代体育迅速 发展之道,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发展策略,发展光 大民族传统体育,实现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在高校比翼双飞。 (上接第213页)案作为选项,在听完材料后学生很容易会根 据预测的选项填写出正确答案“recognize”。 2.没计不同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项目。例如,同一 份陌生的回答问题式听力理解作业,我们可以要求认知水平 较高的学生先听材料再听问题,然后再回答问题。而对于认 有水平,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有效安 排课堂容量。当然,课堂教学只是能力技巧培养的关键环节, 加强学生课下自主训练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听 力能力的必要手段。 知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可以允许其先听问题,然后带着问题 再听材料,然后再回答问题。再比如,我们可以要求认知水平 较高的学生根据VOA标准新闻报道准备News Repo ̄,而允 许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根据VOA Special English慢速新 闻听力材料完成News Repo ̄。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巾的应用[J].夕 语与外语教学, 2002,(10):24—26. 【2】夏宁满.多媒体信息输入、认知负荷与英语听力解码[J1.外语电化 教学,2014,(1):33—38. 【3]杨映春.基于图式理论的专业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实验研究fJ1.广东 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5):96—100. 听力教学贯穿英语专业四年的教学过程,甚至贯穿一个 英语学习者一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 着教学的效果,决定着学生听力技巧和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 成败.关系着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速度。虽然在实验中,研究 者们可以采取PAAS量表、WP量表或者TLX量表来测量被 试的认知负荷,但存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知负荷的判断主 要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 [4]孙天义.认知负荷的理论及主要模型叽.心理研究,2012,5(2):93- 96. [5]Neerincx M A.Cognitive task load design:Model,Methods and Examples[A1.Erik Hollnagel,Handbook of Cognitive Task Design fC].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3.283—305. f6]张建波.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视角[DB/O Lj(2O】2一O9— 12)[2014—05—26].http://www.zhixing123.en ̄unwen/29895.htm1. ・2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