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六.【高中常见实词101—120】
【学习目标】
堪、克、困、怜、弥、靡、莫、逆、能、内、迫、期、奇、迁、劝、却、如、若、色、稍
【知识点归类】 101.堪: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禁得起,忍受 ) 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 能够,可以 )
102.克: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能够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攻破,战胜 )
3、克己复礼为仁 ( 克制 )
103.困:
1、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困窘,困难 ) 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围困,困住 ) 3、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 贫困,贫乏 ) 4、昨夜困乎
( 困倦,疲惫 )
104.怜:
1、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怜爱,爱惜 )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可惜 )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爱)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怜悯,同情)
105.弥:
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 更加 ) 2、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 满 )
106.靡:
1、天高地迥,呼号靡及 ( 不,不能)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 倒下 ) 3、吾性不喜华靡
( 奢侈,浪费4、靡计不施,迄无济
(没有)
107.莫: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 没有人 )
)
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08.逆: 1、水逆流百余里 2、寓逆旅主人
( 不,不要 )
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 通“暮” )
(与“顺”相对) (旅馆) (违背) (揣测,料想)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109.能:
1、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能力,才能 ) 2、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110.内: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里面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在家内) 3、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 ( 宫廷的) 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1.迫: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逼迫 )
2、哙曰:“此迫矣!臣请入, ( 急,危急 ) 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 ( 逼近,近 )
112.期:
1、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期限,规定的时日 )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4、与老人期,何后也
113.奇: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奇异的,罕见的 ) 2、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 以„„为奇 ) 3、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14.迁:
(适合) (余数,零头) ( 期望,要求 )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一周(年) )
( 约会,约定 )
( 同“纳”,接纳 )
( 发挥才能 )
( 能够 )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有才能的人 )
1、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 升官 ) 2、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被征调而远离家乡 )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变更,变化 ) 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15.劝: 1、劝学
( 劝勉,勉励 )
(贬谪,放逐)
2、或劝以少休
( 劝说 )
116.却: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 后退,退 ) 2、却匈奴七百余里 ( 使„„后退) 3、却之为不恭
( 推辞,不接受4、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去,掉 )
117.如: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及,比得上 ) 2、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像,如同 ) 3、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往,到„„去 ) 4、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 按照 )
5、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者 ( 如果,假如 ) 6、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或者,或 ) 7、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样子 )
118.若: 1、上善若水
( 像,如同 )2、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军赐( 假如,如果 ) 3、闻百道,以为莫己若者 ( 及,比得上 ) 4、吾儿,久不见若影
( 你,你的 )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你们这些人 )
6、殽函之故,自若也 ( 如常,像原来一样 )
119.色:
1、母闻之,面色灰死
( 脸色,表情 )2、审谛之,短小,黑褐色,顿非前物 (颜色 ) 3、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 景色 )
4、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 搜寻 ) 5、年长色衰,委身作贾人妇
(姿色,容颜)
)
120.稍:
1、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拓展训练】
1.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 3.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5.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6.凡事如是,难可逆料 7.顷襄王怒而迁之
8.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10.却看妻子愁何在 11.空色皆寂灭
(长,久,远) (满) (还,再 )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 稍微,略为 )
2、兄弟并为郎,稍迁至以厩监 (逐渐,慢慢地 )
( 退却 )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迎击)
(预先)
(贬谪,放逐) (命运不好)
(再)
(叛逆)
9.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
1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脸色、神色)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战胜、攻破) 1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约定、约会) 1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到„„去、往)
学案七.【高中常见实词121—140】
【学习目标】
审、甚、盛、识、适、是、书、数、疏、率、私、速、遂、涕、图、徒、王、望、微、闻
【知识点归类】 121.审:
1、审谛之,短小,黑赤色 2、审容膝之易安
122.甚:
1、甚善,名我固当 2、恐惧殊甚
( 很,非常 ) ( 厉害,严重 )
( 仔细,详尽地) ( 明白,知道)
3、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察看,考察)
123.盛
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旺盛、兴盛) 2) 俯祭品类之盛 (茂盛) 3)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大、高、显赫) 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范围广大) 5)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表示程度深)
6)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盛大、隆重) 7)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丰富) 8)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华美) 9)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多) 10) 盛水不漏 (把东西放进去) 11) 礼堂能盛三千人 (容纳) 124.识:
1、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 辨识 ) 2、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 知道) 3、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见识)
125.适:
1、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到„„去 ) 2、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 满足 )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 享受,享用 )
4、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女子出嫁 )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 刚才,刚刚 )
6、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按照,适应)
126.是:
1、觉今是而昨非
( 正确)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 认为„„正确) 3、同窗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表判断,是 )
4、唯利是图
( 宾语前置的标志 )
127.书: 1、或凭几学书
( 写字,书法) 2、使人遗赵王书
(书信,文书)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文字 ) 4、相如故召赵御史书曰
(书写,记录)
128.数:
1、数十伶人困之
( 几 ) ( 一一列举 ) ( 多次,屡次 ) ( 天命,命运)
2、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 3、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范增数目项王
( 列举罪状 ) ( 技艺,技术 )
5、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6、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129.疏:
1、谏太宗十思疏 ( 古代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 )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其于计疏矣 4、禹疏九河
5、王怒而疏屈平
130.率:
1、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将率不能用则兵弱 3、子路率尔对曰
( 一概,都 ) ( 主将 ) ( 轻率的样子) (率领)
(分条陈述) (疏忽,不周密 ) (疏通) (疏远) (粗劣,粗糙)
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4、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131.私: 1、私见张良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遵循,顺,沿着)
( 私下,暗地里 )
( 偏爱,偏私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32.速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个人的,与“公”相对)
1)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速度快) 2)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加速、加快) 3)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邀请) 4)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招致) 5) 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 (催促)
133.遂:
1、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 喂大)
2、四者无一遂
( 成就 )
3、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4、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34.涕: 1、儿涕而出 2、涕落百余行
135.图:
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共图王霸之业
136.徒: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37.王:
3、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 于是,就) (终于,竟)
( 哭,流眼泪 ) ( 眼泪)
( 想要 ) (图谋,谋划 )
(图画)
( 白白地) ( 仅仅,只 ) ( 一类人)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 同类中居于首位的或特别大的) 2、沛公欲王关中
138.望: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望洋向若而叹曰
139.微: 1、微指左公处
( 暗中,秘密地) ( 如果没有 ) ( 深奥,微妙 ) (细小,轻微)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地位低微,卑贱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其文约,其辞微 5、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6、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140.闻:
( 农历每月十五 )
(远看) (名望,声望) (抬头仰视的样子)
( 称王 ) (帝王)
3、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3、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
(隐藏身份,改装出行)
1、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2、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 名声,荣誉 )
( 懂得 )
3、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见识,见闻) 4、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使„„听闻,使„„知道 ) 5、无何,宰以卓异闻
【拓展训练】
1.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 (真实,确实) 2.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恰恰,恰巧)
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同“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去,往) 5.如望仆不相师 7.十三经注疏
( 怨恨,责怪)
(注释,解释)
(步行)
(详尽的知道)
6.余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8.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 (衰败,衰微) 9.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10.草野之无闻者
11.丞相亮其悉朕意 12.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声望;威望) (通“问”,恤问;问候)
(闻名)
1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明白、清楚) 14.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15.遂与之俱出 (于是,就)
学案八.【高中常见实词141—160】
【学习目标】
恶、悉、系、相、谢、幸、延、 阳、要、宜、狱、再、造、振、直、志、治、置、族、左
【知识点归类】 141.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 嫉妒)
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恶人,坏人 )
( 哪里 )
4、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 厌恶之心 )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粗陋 ) 6、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险恶,凶险 ) 142.悉: 1、赵王悉召群臣
( 全,都 ) ( 详尽)
2、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143.系: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栓,绑) 2、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3、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44.相: 1、伯乐学相马 2、儿已薄禄相
(仔细看,审察) ( 相貌,容貌 ) ( 帮助,辅助 )
(关押,拘囚) (连接,关联)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官名,宰相,丞相 )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动作偏指一方,指代“我” ) 6、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古代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 7、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一齐 )
8、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动作偏指一方,指代“你” ) 9、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持(动作偏指一方,指代“她” ) 145.谢: 1、阿母谢媒人
( 推辞,谢绝 ) ( 道歉 ) (辞别 ) ( 感激,感谢 ) ( 告诉、告诫) ( 幸运 ) ( 侥幸,幸亏 ) ( 宠幸,宠爱 ) (皇帝驾临某处 ) ( 希望,请 ) ( 敬辞 )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3、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146.幸:
1、则吾斯役之不幸 2、大王亦幸赦臣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5、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6、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147.延: 1 、秦人开关延敌
( 迎击 )
(延长 ) ( 邀请 )
2、 延年益寿
3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延续 ) 4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48.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张)巡阳许诺 149.要:
( 阳光 ) ( 通“佯”,假装 )
4、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温暖 )
1、要言不烦
( 简要 )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3、张良出,要项伯
( 重要,显要 ) ( 同“邀”,邀请 ) (相约 ) (“腰”的古字) ( 合适,适宜) ( 当然) (案件,官司) (监牢) ( 第二次 ) ( 两次)
4、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150.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诚宜开张圣听 151.狱:
3、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5、昔者,楚灵王好细要
( 应该,应当)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左公下厂狱 152.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已为墙,凡再变矣 153.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54.振:
3、再拜献大王足下 (拜两次,表示恭敬的礼节)
( 前往,拜访 ) (仓猝) ( 制作,建造 ) ( 自然界,运气 )
2、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大自然 )
1、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 ( 摇动,抖动) 2、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4、振长策而御宇内 5、发布帛而振不足 155.直:
1、争曲直,屡当死 (正确的道理,正义) 2、昂其直,居为奇货 3、虫暴怒,直奔 156.志:
1、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 心意,意志 )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志向 ) 3、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立志 ) 4、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记,记住 )
(通“值”) (径直) (仅,只是)
( 奋起,振作) ( 举起,挥动 ) ( 通“赈”,救济)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余既为此志,后五年 157.治:
( 记事的书或文章 )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记号) 1、故治国无法则乱 ( 管理,治理 ) 2、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治理得好,太平 ) 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医治 ) 4、不效则治臣之罪 ( 处理,处治 ) 5、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 营造,修建) 158.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放弃,丢下 ) 2、今以钟磬置水中 ( 安放,放置 ) 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 建立,设置 )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购置 ) 5、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 摆,设 ) 159.族:
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类 ) 2、云气不待族而雨 ( 聚结)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灭族 )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家族,同姓亲属) 160.左:
1、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 左边 ) 2、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贬官 ) 3、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地理上以东为左 ) 4、旁门左道 ( 不正,邪僻 ) 5、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较低的地位 ) 6、左右免胄而下 ( 在旁侍候的人 )
【拓展训练】 1.及花之既谢
( 凋零 ) ( 请问)
( 蔓延 )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4.便要还家 6.小子有造
3.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通“邀”,邀请)
5.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两次以上,重)
([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 制定)
(残暴,狠毒 )
7.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8.董卓狼戾(凶狠)贼忍(残忍)
9.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 刺客 ) 10.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整顿,训练 )
11.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 备办,整理 ) 12.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对付) 13.族庖月更刀,折也 ( 众多,一般的) 14.执左道以乱政 (不正当的方法,邪道) 15.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较低的地位)
【知识点归类】 1、 昂:
初中常见实词140个
1) 昂其值,居为奇货( 抬高) 2)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仰起,抬起) 2、 傲:
1) 不问而告谓之傲( 急躁)
2)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骄傲、傲慢) 3)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轻视、蔑视 ) 3、 包:
1)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像包裹一样) 2) 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包裹 ) 3) 包羞忍辱是男儿( 包含,容纳 ) 4、 比:
1)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及,等到 ) 2)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并列,挨着)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勾结 ) 4) 每自比管仲、乐毅( 比拟 ) 5、 鄙:
1) 山节藻綐,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看不起)
2)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无知 ) 3) 蜀之鄙有二僧(边疆,边远的地方) 6、兵:
1)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军队 ) 2)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器,武器 ) 3)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士兵 ) 4)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军事、战争 ) 7、病:
1)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辱,耻辱 ) 2)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困苦不堪 ) 3)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 疲惫 ) 4)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 弊病,毛病 ) 5)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使„„病 ) 6) 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 怨恨,忧愁) 7) 病瘘,隆然伏行( 患„„病 ) 8、察: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明察,了解 ) 2)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 观察,细看 ) 3)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9、彻:
1)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通达,明白 ) 2)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贯通,穿透) 10、乘:
1) 乘鄂渚而反顾兮 ( 登,升 )
2)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 冒着 )
3)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趁,凭借 ) 4)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 量词,辆 ) 5)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四的代称 ) 11、从:
1)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顺从,听从 ) 2) 弟走从军阿姨死 ( 参加 )
3)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由、自 ) 4)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随 ) 5) 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堂房亲属 ) 6)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通“纵” ) 7)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跟从,跟随 ) 12、当:
1)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 执掌,主持) 2)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占着,把着 ) 3)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任,充当 ) 4)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通“挡”抵挡 ) 5)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相抵,当作 ) 6) 名我固当 ( 恰当,适合,合宜 ) 7) 失期当斩 ( 判罪 )
8)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应当 ) 9)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 面对,对着 )
10)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 13、道: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德,道义 ) 2)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道理 ) 3)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 方法,规律 ) 4) 故今具道所以( 说,谈论 )
5)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主张,思想) 6)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取道 ) 7)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气,传统 ) 14、得: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心得,体会) 2)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够,可以 ) 3)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得意,满足) 4)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谢恩惠) 5) 得双石于潭上( 找到,发现 ) 15、定:
1)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棉( 必定,一定 ) 2) 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安定,稳定 )
3)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 固定 ) 4)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确定,决定 ) 5)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止,停 ) 6)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 平定 ) 16、伐:
1)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击,刺杀 )
2)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功劳,功业 ) 3) 十年春,齐师伐我 ( 进攻,征伐 )
4)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 ) 5) 每一令初,平(屈原)伐其功( 自夸,夸耀 ) 17、犯:
1)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 冒着 ) 2) 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 犯人,罪犯 ) 3) 并皆暴犯百姓( 侵犯,触犯 )
4)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侮辱 ) 18、方:
1)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寰( 方形 )
2)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正当,正在) 3)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道理) 4)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方才,刚刚 )
5)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方法,办法 ) 6)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方圆,周围 ) 19、负:
1)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以背载物 ) 2)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辜负,对不起) 3)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载 ) 4)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背弃,违背) 5) 宁许以负秦曲(使„„背负,让„„承担) 6)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凭借,依靠 ) 20、赋:
1)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赋税 ) 2) 岁赋其二( 征收,敛取 ) 3) 赋禄者称其功 ( 给予,授予 )
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吟诵 )
【拓展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 ( 包围,四面围住 )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亲近 ) 自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 生成,具有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浅陋无知)
左右欲兵之。 ( 用兵器攻击,刺杀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 担忧) 是己而非人, 俗之同病 ( 弊病、缺点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精明 )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 ( 言词顺畅的 )
10 当仁不让于师。 (承担,担当 ) 1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具备) 12 自伐者无功 ( 夸耀 ) 13 笔诛口伐 (声讨、批评)
14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抵御) 15 智欲圆而行欲方 (方正,正直 ) 16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比拟) 17 久负盛名 (享有) 18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论述,陈述)
学案二.【初中常见实词21—40】
【学习目标】
更、故、顾、观、归、还、好、号、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交
【知识点归类】 21、更
1) 一日,使史更敝衣(更换 )
2) 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更加) 3) 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交替,轮换 )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又 ) 5) 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经过,经历 ) 22、故
1)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原因,缘故) 2) 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 3) 蒙故业,因遗策( 从前,原先 )
4) 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交,旧交情 ) 5)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 6) 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23、顾
1)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 回头看 ) 2)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看 ) 3)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 但,只,不过 ) 4) 大行不顾细谨 ( 顾念,顾虑,顾及 )
5)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 ) 6) 三顾茅庐 ( 探问,拜访 ) 24、观
1)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仔细看 ) 2) 瑰怪、非常之观 (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 ) 3)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观赏 )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观察,考察 ) 5)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宫殿) 25、归
1) 后五年,吾妻来归 ( 出嫁 ) 2) 律前负汉归匈奴( 归附 ) 3)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属,归到一处 ) 4)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归向,归聚) 26、还
1)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返回 ) 2)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交还,归还 )
(所以,因此)
3)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同“旋”,回转 ) 27、好
1) 秦氏有好女,自命为罗敷( 容貌好 ) 2)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喜欢,爱好 ) 3)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友好 ) 28、 号
1) 令人长号不自禁( 大声喊叫,大声哭 ) 2)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称号 )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号召 ) 29、会
1) 单于如会武属官( 会面,会见 )
2)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正好,恰巧,适逢 ) 3)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领会,懂得 )
4)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一定,必定 ) 30、惠
1)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恩惠 ) 2)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仁爱,仁慈 ) 3)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柔顺,柔和 ) 4) 甚矣,汝之不惠 ( 同“慧”,聪明 ) 31、及
1)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比得上,如 ) 2) 事如此,此必及我( 涉及,牵连到 ) 3)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趁着,等到„„时)
4)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到,到达 ) 32、极
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到极点,直达 ) 2) 以桶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极其,非常 ) 3)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享受尽 ) 33、济
1)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成功 )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渡,渡过 )
3)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有利,有益) 4)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 帮助,救济 ) 34、计
1)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盘算,谋划 ) 2)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计谋,谋略 ) 35、加
1)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增加 )
2) 加之以官贪吏虐( 加以,加上 ) 3)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施加 ) 36、假
1)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
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凭借,借助) 3) 大臣犯法,无所假宽( 宽宏,原谅 ) 4) 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临时的,非正式的 ) 37、间
1)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或,断断续续地 ) 2)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 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 4) 馋人间之,可谓穷矣( 离间 )
5)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 6)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 7)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夹缝,间隙) 38、简
1)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择,挑选 ) 2)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勃之陋也(简单,简陋) 39、见
1) 于是入朝见威王( 拜见,谒见 ) 2)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接见,召见 )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显现,出现 ) 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表被动 ) 5) 慈父见背 ( 动词前,相当于“我” ) 6) 汝真女子之见 ( 见解,见识 ) 40、交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纵横交错,交叉 ) 2)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互相 ) 3)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接触 )
4)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 同,并,一起 )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交往,交流 ) 【拓展训练】
1. 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 抵偿 ) 2.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原有的、旧的 ) 3. 轩东故尝为厨
( 原来 )
4. 因入京师,观太学( 观摩,游学 ) 5.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归附、归属 ) 6.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呼啸 )
7.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宣称,扬言 ) 8.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报复 ) 9. 以惠天下(给人以恩惠 )
10. 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赶上,追上 ) 11.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极点,尽头 ) 12. 夫子加齐之卿相( 担任 )
13.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 扩建 ) 14.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凭借、借助 ) 15. 以间敝邑 (通“闲”,使„„休息 ) 16.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顷刻,一会儿 ) 17. 故君臣多间( 嫌隙 ) 18.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挑选 ) 19.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
20.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交叉,交错 )
学案三.【初中常见实词41—60】
【学习目标】
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
【知识点归类】 41竭
1)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竭尽,尽力做某事)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枯竭,完 ) 3)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竭尽 ) 42尽
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全,全部 )
2)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完,没有了 ) 3)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终止,完结 ) 4)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穷尽) 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穷尽,竭尽)
43进
1)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上前,前进 ) 2)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进献 ) 3) 是进亦忧,退亦忧( 出来做官 )
44居
1) 昂其值,居为奇货( 积蓄,储存 )
2)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坐 )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停留 ) 4) 居则曰:“不吾知也!”( 平时 )
5)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占有,占据 ) 6)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居住 ) 7) 居庙堂之高(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8) 居有顷(过了,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前面)
45举
1) 2) 3) 4) 5) 6) 7) 8) 46具
1) 2) 3) 4) 5) 47俱
1) 2) 48聚
1) 2) 49决
1) 2) 3) 4) 5) 50类
1) 2)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尽,全) 后刺史陈荣举臣秀才( 推荐,推举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举起 ) 举大计亦死(发动(起义),干(大事)) 举先王之政( 提出,举出 ) 戍卒叫,函谷举,( 攻克,占领 )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举止 ) 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列举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具备,完备,具有 ) 故今具道所以( 全部,一五一十地 )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器械,器具 ) 居则具一日之积(备办,准备好) 抱将相之具 (才能,才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全,都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一起 )
太医以王命聚之( 聚集,征集 )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集聚,集合)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疏通水道 )
舍问,其奚决焉?( 解决 )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一定,必定 ) 孔子不能决也( 决断,判定 )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同“诀”,辞别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不知类( 类推 ) 佛印决类弥勒( 类似,像 )
3)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大抵,大都 ) 4)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种类,类别 )
51临
1) 临行,诸僧进曰( 正当,将要 ) 2)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面对,对着 ) 3)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 靠近 ) 4)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到 ) 5)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面对,对着)
52虑
1) 2) 3) 53论
1) 2) 3) 4) 5) 54漫
1) 2) 3) 4) 55灭
1) 2) 3) 4) 56明
1) 2) 3) 4) 5) 6) 7) 8) 9)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思想,心思,意念 )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考虑,打算)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担忧,顾虑 )
曹刿论战( 议论,评说 ) 余不佞,独持迂论(学说,观点,论断)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说,陈述 )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判决,定罪)
六国论( 议论文的一种文体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满,弥漫 )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随便 ) 其远古刻尽漫失( 磨灭,模糊不清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边无际)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熄灭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暗,看不见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消灭 )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诛杀,杀死 )
庭下如积水空明( 透明 )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明确 )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知道,懂得,了解 )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明白,清楚,清晰)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明亮,光明 )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照亮)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明智 ) 明年复攻赵( 次,下一个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视力 )
57名
1) 名之者谁( 命名 )
2)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 3)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说出名字 ) 4)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名号,名分 ) 5)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所(名义上)
58命
1)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 ) 2) 夫子何命焉为( 教导,告诫 ) 3)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生命,性命 ) 4)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寿命 )
5)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旨意,使命 ) 6)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任命 ) 7)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使命)
59谋
1) 竖子不足于谋,夺项王天下者(谋议,商量) 2)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谋求,图谋 )
3)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之所及哉(思虑,计谋)
60难
1)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不容易,困难)
2)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辩之也(反驳,质问)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灾难,祸殃)
【拓展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使„„干涸 )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 推荐 ) 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 ( 进谏 )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处于,位于)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起,抬起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拿,总合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列举 )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同“俱”,全,都 ) 成妻具资诣问( 准备 ) 余分当引决 ( 自杀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例) 漫不知何事 ( 全,全然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评定,判定 ) 漫卷诗书喜欲狂( 随便 )
15. 16. 17. 18. 19. 20.
云霞明灭或可睹( 暗,隐 ) 亦以明死生之大 ( 表明,阐明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明达,通达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指称,说出 )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灾难,危难 ) 居十日,扁鹊复见( 表示过了一段时间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