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二)(例2)》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二、重难点突破
1.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⑴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特征和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思路,具体活动时,不应该完全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摆。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操作活动: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拼、摆,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之后交流一下拼的情况。
⑵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4步:提问:能不能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分组拼:自选平面图形,并用所选的同样的图形拼出其他平面图形。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什么图形,怎么拼的。自由拼: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
打印版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突破建议
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调动学生触觉、视觉等多感官的投入,形成对平面图形的充分感知,为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的抽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不应依赖教师的演示或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演示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所接触到的平面图形的实物越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就越深刻,对图形的认识越清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