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干预方法
【摘要】:作我国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对他们的考试成绩造成了影响。本研究分析了造成考试焦虑的家庭社会和认知因素。并提出了以合理情绪行为训练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方法的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行为训练; 中学生
1.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和危害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是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 ,是一种与认识困难相伴的
不适情绪状态。在中学生中,考试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周玮; 孟宪鹏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研究发现,高中生中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李艳平用自编制了考试焦虑问卷测得中学生的高考试焦虑的比例较高,约占15.7℅。一般认为,焦虑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学习和考试的顺利进行,但是较高的焦虑水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正常发挥。比如,周玮、孟宪鹏等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学绩呈显著负相关,学习成绩越差,考试焦虑的检出率越高,李艳萍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同时,严重的考试焦虑有明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不但会影响其考试成绩,而且长时间的过度焦虑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心身,危害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对考试焦虑水平处于中度和重读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并采取适宜的方法消除或缓解其过高的考试焦虑。
2. 导致高中生出现考试焦虑的因素
1) 家庭社会因素
高中生要面对高考,父母的过分照顾和过高的期望,高考一纸定终身的制度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社会上对学历的过分重视及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的观念更是使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
2) 认知因素
相关研究认为,错误的认知因素是造成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埃利斯总结了11种不合理信念,许多学者对其加以归纳和简化后指出非理性观念有三个主要特征: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比如部分出现考试焦虑的学生会存在这样的想法:比如部分考生可能存在:”我应该每次考试都考好”(绝对化要求),”两次考试考不好就证明我成绩严重下滑”(以偏概全),”关键时刻成绩下滑就肯定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一切希望都没有了”(糟糕至极),这些不合理信念会使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影响。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评价特征,国内
的研究者也有相关报告。如,肖玮, 肖琼探讨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评价特征。结果发现,引起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证明自己”、”担忧心情”、”过度引申”、”抵触心理”、”考试准备”、”考试效能”等6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对教育者探讨学生的在考试情境中经常出现的的错误认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干预考试焦虑的方法
研究认为,认知行为干预是可以明显降低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而综合方法更为有效。例如:傅素芬等进行认知行为、放松和自信心等综合训练方法的团体辅导和小组训练,发现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考试焦虑的水平,改善应付考试焦虑的技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王晓霞研究证明合理情绪疗法能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并提出,认知、行为及技巧训练综合运用是降低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3.1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我们可以假设认知过程是考试焦虑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调节着个体对紧张情境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要改变考试焦虑焦虑状态,就必须改变错误认知。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步骤,结合中国学生的情况,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提出的变心理治疗为心理辅导的思路,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情绪行为训练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向学生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2) 找到考试情境中经常出现的消极思维,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不合理信念。只要摆脱不合理信念就减轻心理困扰。
3) 教会学生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学生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帮助学生建立合理信念,体会现在情绪的积极变化,进一步认识到改变认知对改变情绪的积极作用。这个步骤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 苏格拉底式辩论,即以提问的方式来辩驳
一般方法为:找到支持这种消极思维的证据;找到不支持这种消极思维的证据;最终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不合理性。
如针对考不上大学就没前途的错误观念,可以这样提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考不上大学就没前途?你能举出考不上大学也有前途的证据吗?你能举出考上了大学依然没有前途的例子吗?您能总结这些没考上大学也取得了成功的人都走了什么样的道路?如果你没考上大学,你会走什么样的道路?最终让学生明白考上大学并不一定就有前途,即使考不上大学,依然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依然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
(2) 合理情绪想像技术
首先,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此情境下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学生可能想像看到自己考试成绩不及格,感觉快受不了了,又不及格,成绩太糟糕了,不可能再赶上去了。)
然后,帮助学生改变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以帮他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如指导学生认为自己只是这次没发挥好,只是偶然失误。让学生体会改变想法后的感觉。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痛苦感觉减轻。)
最后,停止想象。让学生讲述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那些观念,学会了那些观念。(学生可能意识到,因为自己改变了想法才使自己的痛苦减轻。体会到如果自己不肯改变想法的话只会使情况越变越糟。)
(3) 最终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从而减轻考试焦虑。
知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把在训练中学到的技能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2 自我放松的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放松。让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要求学生在家中反复练习,每天一到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直到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对于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的系统脱敏疗法。
3.3 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可以要求缺乏自信的学生找出自己的五个以上的优点,每天大声朗读5遍,这是一个简单易行,又非常有效的方法。
3.4 取得家长的合作
学生把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对考试成绩、高考成败的新认识讲给家长听,以
加深印象并取得父母的支持。让家长对孩子的将来有一个合理的期待,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只有目标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时,才能给孩子前进的动力。目标过高,只能使孩子永远也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同时让(上接第217)
家长明白过多的照顾也会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应以适当的方式提醒孩子休息和娱乐,可适当让孩子分担些家务,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尽量多花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的压力有宣泄的途径并能得到精神上的支持。
我在多年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合理情绪行为训练为主,辅以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的训练,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是可以减轻或消除的。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要共同努力,让学生摆脱考试焦虑的阴影,进入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周玮, 孟宪鹏.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06,3:211-212.
[2] 李艳平.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3] 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4] 田宝,郭德俊. 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69.
[5] 王晓霞.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干预研究[D].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
[6] 肖玮, 肖琼. 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认知评价特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4:251-253.
[7] 傅素芬, 刘健, 等.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综合心理干预[C].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8] 佘双好, 郭珣. 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干预研究. 湖北招生考试, 2008,4:58-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