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建筑业发展迅速,建设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建筑功能更加完善。同时,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在建筑基础工程中,基坑支护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它直接关系到基础工程乃至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度和刚强度。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技术的合理化、规范化应用,并对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科学处理方法能保证施工质量的问题。特别是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为后续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1 我国建筑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特点
我国基坑支护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土壤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基础支护的具体技术类型是不同的。第二,复杂性。在施工前,工作人员在测量施工场地和确定各种参数时,不能完整地测量各分区的地质情况。他们通常用大数据来代替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其调查结果将是片面的。根据朗肯土压力法和库仑土压力法的应用,虽然测量过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此外,我国的基坑支护技术也有多种类型,如重力式、混合式、悬臂式等。同时也可分为加固型和支护型,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第三是建筑物基础深度大。随着建筑规模和高度的增加,建筑基坑的深度也随之增加。因此,有必要提高基坑支护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以保证施工质量。目前,一些大型建筑基坑的结构深度已超过20米,仍在逐步加深。第四是难度大。我国市区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完善,且参差不齐,各种地线沟管分布复杂,增加了基坑支护技术中基坑开挖的难度。在相关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容易损坏地下管线,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基坑支护施工的空间。
2 我国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常见性技术问题 2.1 技术应用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基坑支护施工中,支护技术的应用对基坑开挖的深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地下管线、地质水文等环境因素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调查和记录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和水文地质情况,以减少外界压力和环境因素对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但是,一些建设部门在施工前仍未能开展各项调查和现场踏勘,相关数据和资料不够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基坑开挖和支护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施工质量也不能保证。
2.2受地下水影响较严重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大部分施工场地都会受到地下水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规模逐步扩大和基坑深度不断加深的现状下,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施工前,一些施工部门对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渗漏水风险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但不够深入,也没有制定相应地应急处理方案,对基坑支护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风险。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水位、粉砂土等地基的施工现场,基坑开挖中容易发生严重的地下水渗漏现象。
2.3 施工人员技术应用水平不足
施工人员作为技术的载体,其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但从实际施工情况看,普遍存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技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等等。例如,在混凝土喷浆养护作业中,当混凝土未达到应用强度标准时,就投入施工应用,造成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对基坑结构的稳定性有不良影响。此外,为了单方面追求施工进度,一些施工单位盲目地减少了基坑支护的施工周期,干扰了各环节施工工作的原有协调,造成施工状态的混乱,同时也不能保证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3建筑基坑支护施工问题的技术措施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方案
建立更加科学的基坑支护。技术方案是施工技术的重要施工前提。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前期对现场地质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认真记录,然后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办法,选择采用适宜的技术使用,并按技术使用相关参数,对施工所需的所有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明确划分。在方案中采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地下管线敷设的实际情况,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在规划基坑支护方案时,作为方案的设计者需要让各部门相互参与,相互协商,完成方案的制定,保证实际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管理水平,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达到预期的规划标准。 3.2落实合理的基坑开挖作业
国内工程建设中的大部分基坑支护工程都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的。基坑支护施工时,需要大量的设备进行基坑开挖。然后相关施工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技术方案,根据基坑实际开挖情况仔细总结和规划,并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法。目前,许多建设工程基础将选择单独开挖施工的方法,以确保实际开挖的土体能够有效地运出,防止工程中的土体积聚,而减少施工空间。此外,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监控施工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施工开挖的质量和效率。
3.3明确最佳基坑支护技术方法
混合式、重力式挡土墙和悬臂支护结构是我国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锚杆支护结构又称混合支护结构,其特点是支护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结合喷浆层与锚杆的作用。通过支护与锚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基坑支护的实际安全性。目前,在基坑底部设置了许多悬臂式支护结构。借助岩石或硬质土原有的支护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这种结构广泛应用于地基稳定、深度大的工程中。最后,重力式挡土结构是利用原有结构的内部重力,在各种压力作用下,实现建筑结构的有效平衡,在固定墙法中得到广泛应用。外部因素会影响基坑支护技术,当情况严重时,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土体位移,需要检测实际基坑土体,停止施工作业,并在特定情况下采用回填技术。支护技术施工结束后,如果出现裂缝,可以对裂缝内部进行灌浆,然后进行修补处理。为了减少地下水等各种因素对基坑支护强度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周围基坑的渗流,防止漏水,及时有效地监测地下水的实际变化,防止地下水对实际施工质量的损害,最终产生施工安全风险。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一套完整的紧急突击设备和装置,如水泵、沙袋、发电机等。 3.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应用水平
作为施工单位,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应注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知识和操作实践培训,从技术应用入手,落实技术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如何使用技术、施工技术风险等方面,
切实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他们树立系统的专业态度,并参照施工规范和施工管理标准的设施,有效提高实际风险的识别能力,确保基坑支护技术符合相关的实施标准。最后,施工单位需要协调和分配每个施工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适时地建立基坑支护,以有效地保证整个技术的实际运行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施工的短板和不足,对优化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施工单位应控制拟建项目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正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于皓皓, 王琰.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9 (6) :137, 123.
[2]张艳奇, 廖术龙, 赵岩枫.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18 (24) :7-8.
[3]范昭正.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建筑技术开发, 2018, 45 (21) :115-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