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3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五刑

正确答案:A

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故选A项。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五刑为我国古代五种主体刑,奴隶制五刑为墨、劓、划、宫、大辟,封建制五刑为笞、杖、徒、流、死。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 我国历史上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 )。 A.《刑书》 B.《秦律》 C.《法经》 D.《汉律》

正确答案:C 解析:《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首创了总则篇,篇名为《具法》,故选C项。《刑书》指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铸刑书于鼎活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但该活动没有创立总则篇目,《秦律》、《汉律》郁继承了《法经》总则篇目《具法》的名称。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3. 《九章律》指的是( )。 A.《秦律》 B.《汉律》 C.《晋律》 D.《唐律》

正确答案:B

解析:汉律从广义上讲,指的是《汉律》六十篇,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九章律》,共九篇。故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4. 首次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汉律》 B.《曹魏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正确答案:B 解析:《曹魏律》首次明确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制度就是指对于封建特权阶层的八种人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故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5. 唐朝有关亲属相奸的内容规定在( )。 A.《名例律》 B.《户婚律》 C.《贼盗律》 D.《杂律》

正确答案:D

解析:唐朝将强奸、和奸、亲属相奸等犯罪规定在《唐律》12篇中的《杂律》中。《名例律》属于《唐律》的总则,规定的是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户婚律》规定的是户籍管理、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如继承、七出、三不去等。《贼盗律》规定的是恶性杀人、伤人的法律。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6. “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 )。 A.东魏 B.西魏 C.曹魏 D.北魏

正确答案:B 解析:“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西魏时期,当时编纂了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被称为《大统式》,该部“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它成为隋唐时期四种主要法律形式之一(律、令、格、式)。故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7. 宋朝的折杖法中,臀杖一共( )。 A.五等 B.十等 C.十五等 D.二十等

正确答案:B

解析:宋朝的折杖法中,臀杖一共十等,即将封建制五刑中的笞刑和杖刑分别折成五等臀刑,总计十等。故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8. 唐朝对三次犯徒刑之罪的强盗采取的基本处罚原则是( )。 A.累犯加重原则 B.诬告反坐原则 C.刑不累加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唐朝对三次犯处徒刑以上的盗窃犯、强盗犯、抢劫犯等,采取累犯加重原则。故选A项。诬告反坐是指对于诬告犯,以所诬告的罪名惩罚诬告人,该原则在秦朝就已经存在,唐朝沿用。刑不累加适用于重罪吸收轻罪,与累犯加重原则正好相反。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唐朝刑法适用的总原则,不能具体适用于盗罪。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9. 明朝参与官员最多的会审制度是( )。 A.九卿圆审 B.朝审

C.会官审录 D.三司会审

正确答案:C

解析:明朝会审制度的种类繁多,包括热审、大审、会官审录、三司会审、九卿圆审(九卿会审)、朝审等,司法官员参与人数也十分众多,甚至大审中,宦官也参与会审,虽说是慎刑思想的体现,但也导致司法酷滥,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其中,参与会审官员最多的首推会官审录,故选C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0. 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宋朝首次创立了刺配刑

B.宋朝首次规定了“六赃”犯罪 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

D.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刑部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错在:唐朝首次创立了“六赃”犯罪,而不是宋朝。C项错在:凌迟刑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而不是宋朝。D项错在: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寺,而不是刑部。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1. 清朝最高监察机关是( )。 A.都察院 B.御史台 C.审刑院 D.大理寺

正确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称为都察院,故选A项。御史台是

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名称,后被明太祖朱元璋改为都察院。审刑院是宋朝独有的监督三法司的皇帝御用机关。大理寺是明、清时期中央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但北齐至宋朝时期是审判机关。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2. 中国近代史上为修律工作做准备而制定的刑法典是( )。 A.《大清新刑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律例》 D.《暂行新刑律》

正确答案:B

解析:清末沈家本奉诏修律,重点是对适用许久的《大清律例》进行改革。在对《大清律例》进行改革之前,清朝颁布了一部过渡性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该部刑法典虽然对以往的《大清律例》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变,且不具有近代意义,但是该部刑法典的制定为清末对刑律进行修订做了准备,故选B项。《大清律例》制定于清代。《大清新刑律》是在《大清现行刑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暂行新刑律》制定于北洋政府时期。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3. 南京国民政府解释法律的机关是( )。 A.立法院

B.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 C.司法院大法官会议 D.国民党最高法院

正确答案:C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会议是一个司法实权机关,它不仅可以解释法律,甚至有权解释宪法,其作出的解释或决议,具有与宪法或法律同等的效力。故选C项。立法院根本没有实权。国民大会也是一个摆设机构,最高法院的职权仅为审判。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贿选宪法” D.“蒋记宪法”

正确答案:C 解析:《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但还不能称其为宪法。《临时约法》也是宪法性文件而不是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曹锟政权颁布的,该部宪法是曹锟贿买议员选举当成大总统后制定的,因而称为“贿选宪法”,故选C项。“蒋记宪法”指的是1947年蒋介石政权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5. 革命根据地时期,确立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宪法性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正确答案:B 解析:《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确立了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为管理政权机关,这样,各级权力机关开始由抗战时期的参议会过渡到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故选B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保障抗战、加强团结、发展民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该文件确立的管理政权的机关是参议会,而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排除A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打倒蒋介石、没收官僚资本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上,故排除C项。《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建立华北人民政府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上,故排除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