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 生 旦箜 鲞箜 塑 』 ! 翌望 墅!垒些 : : : ・・505・ 论著摘要・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动静脉畸形 姚兰辉 宋涛 曾红春 子宫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是较 为罕见的妇科疾病,本研究应用超声观察7例AVMs患者,旨 在探讨其超声特征性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我院诊断AⅥ\ s 7例,年龄20 ~45岁,平均32.5岁,经产妇2例,未产妇5例,既往接受过刮 宫术者4例。就诊原因:阴道流血5例,其中1例因清宫术后 阴道流血加重,不孕症1例,体检发现1例。应用ATL HI)I 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宽2~5 MHz经腹凸阵探头 和5~9MHz腔内探头经阴道检查,记录子宫形态大小,病灶部 位、大小及血流分布,并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 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收缩期 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子宫旁血管 分布、管径及血流情况。5例超声检查后行子宫血管造影及栓 塞术。7例均检查血HCG以排除滋养细胞疾病。 结 果 7例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地增大且形态失常,病灶范围最大 为6.5 C1TI×4.7 C1TI,最小为3.8 C1TI×2.1咖,于子宫底体部近 内膜处见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晰的囊状及管状无回声区交错存 在且相互连通,其最大内径2.4 C1TI,病灶处子宫内膜弯曲移位, 回声中断或显示不清;并沿深肌层近浆膜处见马蹄形迂曲的带 状无回声,最大内径0.3 cm;子宫旁亦可见迂曲的丛状无回声, 最大内径1.0 CITI,在较大的无回声内可见雾状回声流动。彩色 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于上述无回声区内均可显示彩色血流 (图1),以单向静脉血流频谱为主,PSV 13.4 cr/L/S,EDv 6.1 c s,R1 0.63,P1 0.93,S/D 2.2;并见动脉血流频谱,PSv 40.9 cm/5,EI)V 27.7 cm/s,R1 0.32,P1 0.38,S/D 1.5。超声未探测 到盆腔其他病灶,7例血HCG均为阴性。5例行子宫动脉造影 显示双侧子宫动脉均增粗,动脉期可见子宫底部异常紊乱的血 管丛,粗大的引流静脉汇入双侧髂内静脉(图2),行子宫动脉栓 塞治疗后,异常血管丛消失。3个月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或基 本消失,1年后复查未见复发;2例行手术治疗。 讨 论 AVMs可以是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先天性AVMs是由于 胚胎发育在不同阶段受到抑制而形成;获得性AVMs的病因包 括创伤、手术、新生物和感染。从组织学上来看,病变是由大小 不同的动脉和静脉直接连通形成瘘道,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和管 作者单位:830054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超室 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子宫内囊状迂曲的血管回声 图2子宫动脉造影动脉期子宫底部见紊乱的血管丛 壁内弹性纤维的存在而变得模棱两可,很难区分是动脉还是静 脉。获得性ArMs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但它可能是由于局部 创伤或胎盘部位的复旧不全。此病变在不同文献中被分别描 述为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和血管瘤,主要是由于其血管内径 变化较大,而产生不同的解释,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是子宫 动静脉畸形这一诊断名称[1 3】。AVMs病灶进展缓慢,临床症 状以月经量过多为最常见症状,其特点是间歇性大出血。刮宫 会加剧出血,本组1例因阴道流血刮宫后出血加剧转到我院, 诊断为AVMs。此外,其他症状可有不孕、自然流产、腹痛及尿 道症状。诊断AVMs主要靠手术后病理检查或血管造影来确 定,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普及和探测血流敏感性的提高,根 据其超声特征性表现即子宫底体部迂曲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 壁薄、尚光滑,可伴有子宫旁动静脉扩张,CDFI示丰富彩色血 流,内以静脉血流为主,并可见动脉血流,结合临床症状和血 HCG阴性排除滋养细胞疾病,诊断可以成立。多普勒超声在 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都有重要作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6・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笙 箜 鲞箜 塑 』 !堕 坚! ! ! : 2 Fleming H,Ostor AG,Pickel H,et a1.Arteriovenous malfommtions of 参考文献 the uterus.Obstet Gynecol,1989,73:209—213. 3 F1ynn MK,Levine D.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 1 Musa AA,Ham T,Ham K,et a1.Pelvic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diagnosed by cobrflowDoppler ̄aging.Am JRoentgenol,1989,152: 1311-1312.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mmtion.Obstet Gynecol,1996,88(4 part 2):650.652. (收稿日期:2001.12.24)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 赵博文 宋伊丽 陈湫波 徐海珊 寿金朵 吕江红 汤富刚 范妙英 范晓明 冼棠超 胎儿超声心动图(fetal ech ̄ardiography)是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一门新的超声心动图技术,本研究总结了我院自1996年 1月至2001年7月间169例胎儿超声心动图结果,旨在探讨这 一技术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病例 自1996年1月至2001年7月间共169名孕龄在16~41 周(平均33周)孕妇在本院超声科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二、仪器和方法 采用AcusonXP/128 10C和GEL( ̄IQ 700型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仪,采用成人腹部探头、成人心脏探头或小儿心脏探 头,频率为2.5~7.0 MHz。取腹部水平切面观、冠状切面观、 腹部降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水平切面观、冠状切面观,胸腔水平 切面观,四腔心观,左、右室流出道长轴观与短轴观。观察内 容:心脏的位置、心律及心率,大血管连接及动脉导管、静脉与 心房的连接,胎儿心内结构(房室大小、瓣膜形态、间隔连续性 及卵圆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多普勒观察有 无穿隔血流信号及瓣膜反流、动脉导管及卵圆孔血流。根据M 型超声观察各瓣膜活动特征及频谱多普勒记录各瓣膜口血流 流速曲线特点,综合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 三、诊断标准… 正常胎儿心律规整,心率为120~160次/min。期前收缩 为每10次正常搏动中至少发生一次房、室壁的提前收缩。房 性期前收缩下传时则引起心室壁的提前收缩及主动脉瓣提前 开放,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时期前收缩周期无心室壁收缩、主 动脉瓣开放及主动脉血流流速曲线的出现(图1)。室性期前收 缩于心室壁出现提前收缩的心动周期前没有心房壁的收缩(图 2)。胎儿心率<110次/min为胎儿心动过缓,胎儿心率>180 次/min为胎儿心动过速,两者持续时间均在10 S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时,心房壁的收缩与心室壁的收缩不一致,可呈一定比 例关系(图3)或完全无相关。 作者单位:310016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赵博文、徐海珊、寿金朵、吕江红、汤富刚、范妙英、范晓明),妇产科(陈 湫波),心内科(冼棠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科(宋伊 丽) 结 果 共检出胎儿心律失常34例(20.1%),其中期前收缩22例 (房性期前收缩19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心动过缓4例,心 动过速4例,2:1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二联律、三联律名 1例。34例心律失常胎儿中并发先天性心血管畸形4例:二尖 瓣闭锁1例,共同房室通道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心脏肿瘤 1例。3例伴少量心包积液。4例心动过缓胎儿心率55~96 次/min,并伴羊水过多、胎儿脑积水等异常,CDFI均显示三尖 瓣反流,其中2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于宫内(尸检证实分别为肺 动脉瓣狭窄及心脏横纹肌瘤),2例伴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终止 了妊娠(尸检证实1例为共同房室通道,1例为二尖瓣闭锁)。 1例孕龄为38周的胎儿心房扑动,心率在190~230次/min,持 续达24 h,母亲经休息、吸氧等措施后无改善,立即行剖腹产, 产后ECG证实胎儿心律为心房扑动,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转 为窦性心律。其余期前收缩胎儿,1例2:1房室传导阻滞胎儿、 1例二联律胎儿,1例三联律胎儿,心律失常均为阵发性。建议 母亲调整精神状态、休息、吸氧或改变环境通气状态等措施后, 继续随访观察。所有胎儿出生后心律失常均消失(听诊)。 讨 论 国外文献报道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为1.3%~24.9%【2l引。本组169例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 果显示,胎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达20.1%,此与本组中接受 检查的孕妇人群的构成有关。 胎儿超声心动图能够观察心血管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 变化,间接地提供胎儿心电变化规律的重要信息。通过分析房 室壁及心脏瓣膜的活动规律及血流流速曲线特点,胎儿超声心 动图能够准确可靠地检出胎儿心律失常,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初 步分类。 本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特别是胎儿期前收缩,其 发生可能与母亲的身体精神状态、环境因素以及妊娠中晚期的 不规律子宫收缩有关,因此对于这类胎儿心律失常,特别是一 过性而心脏形态结构正常者,不伴胎儿心功能不全或胎儿水肿 者,仅给予一般处理及常规监测即可,此类胎儿的预后良好【4]。 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预后较差,主要原因是这种心律失常常伴 有胎儿严重心血管畸形或其他畸形。由于胎儿心房扑动是严 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特别当其引起胎儿水肿时,可能导致胎 儿死亡或引起神经系统病理损害,因此一经诊断应立即给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