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虚的调理
脸色黄,脸色没光泽,易流鼻血,舌苔厚,头发黄而稀,大便不正常,眼眶颜色发青,如果你的宝宝有这些症状就要高度注意了。
一、饮食调理:
1、不要吃太饱,1岁后、7岁前的小儿,晚餐后不要再进食。
2、偏凉的东西不要吃。凉茶、冷饮、雪糕、雪条一定要戒。寒凉的食物包括:雪梨、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奇异果、白萝卜、马蹄、白菜、螃蟹等。可以多吃平性甚至带点温性的食物:苹果、橙、榴莲、龙眼、水蜜桃、樱桃、葡萄、杨梅、西梅、红枣、青枣、花椰菜、芥蓝、白瓜、节瓜、南瓜、猪肉、牛肉、鱼、虾。
3、多吃健脾益气的食材,如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干淮山、莲子、山楂、太子参、龙眼肉、核桃、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白果等。每次选用
1-4味煲汤或煲粥。
4.戒掉零食,尽可能不吃。米气养人,必须保证主食。早餐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一天保证最少一顿米饭,两顿最好。精制的米粉面条少吃或不吃。自制的面条可吃。
二、按摩调理
捏脊: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
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补大肠:推食指的侧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按劳宫:顺时针按摩手心的劳宫穴。
按足三里:顺时针按摩足三里3分钟。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家长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家长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
摩腹: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现代人生活富庶,小儿患营养不良的已大大减少,但认识不少育有小儿的朋友,都经常慨叹家中小儿进食正餐的时间长,食量不多,形体消瘦,且容易患伤风感冒。这种情况可能与小儿的饮食习惯不良有关,有些小儿平时喜欢吃零食,特别是糖类饼干食品,或是进餐前吃东西,如果汁等饮料,都会影响正餐的食慾。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其脾常不足。脾其实是在身体的中焦,通过包括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进行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食物经过吸收后,由脾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转输到全身,营养各脏腑器官。小儿若脾虚,就会出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倦怠乏力,汗出恶风,或腹胀便烂等症状。若不及时作出改善,会导致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体质日虚,所以保护好小儿的脾是很重要的。
1.多进牛肉汁鲜鱼汤
经常饮用牛肉汁,鲜鱼汤,对脾功能有保护作用。民间食疗「大枣瘦肉汤」亦很适合小儿日常饮用。用料是大枣十枚,生姜两片,鸡内金一钱,瘦肉四两。先将材料洗净,瘦肉切片后出水,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水煮约一小时,即可饮用。对脾虚而又容易伤风感冒的小儿,可以用黄芪、莲子煲田鸡汤作食疗,有补气健脾功效。
2.补气有助健脾和胃
汤料中田鸡健脾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能补益脾胃,增进食慾,又能消除疳积,为老少常用补品,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据药理研究,黄芪可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感冒,善治体虚而易患感冒者;莲子健脾益胃,收敛止泻,补而不燥;生姜和胃调中。合而为汤,既可健脾开胃,又可补气固表,对小儿脾虚,食慾不振很有帮助。
「党参淮山鲜鱼汤」具有补气健脾,益胃强身的功效,对小儿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或小儿疳积,形体消瘦,烦躁不安,夜睡不宁者有一定疗效。汤料中选用补气党参,其味甘,能补中益气,又能益智宁神,配伍淮山药健脾益胃,红枣养血和中,使脾胃健康而除水湿、去疳积。更用营养丰富,易于吸收消化的鲜鱼,数物合而为汤,自能平补脾胃,强壮体质。
“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其功能与形态的异常是脾虚最基本的病理变化。
脾虚宜食物品--粳米、糯米、番薯、白扁豆、牛肉、大枣、莲子肉
脾虚忌食物品--鸭肉、甲鱼、田螺、梨、甜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