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一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硕鼠》)。

[A] 《伐檀》 [B] 《七月》 [C] 《硕鼠》 [D] 《君子于役》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A 《兼葭》 )。 [A] 《兼葭》 [B] 《静女》 [C] 《七月》 [D] 《氓》 3、“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B[B] 庄子)。 [A] 左传 [B] 庄子 [C] 史记 [D] 孟子 4、《战国策》一书的书名是由汉代学者(C[C] 刘向 )确定的。 [A] 刘歆 [B] 董仲舒 [C] 刘向 [D] 班固 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作者是(D[D] 谢灵运 )。 [A] 鲍照 [B] 陶渊明 [C] 谢脁 [D] 谢灵运 6、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用典故出自(B《楚辞》)。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庄子》 7、《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C[C] 泰山 )。 [A] 华山 [B] 嵩山 [C] 泰山 [D] 恒山

8、唐代诗人中被誉为七绝圣手的是(A王昌龄 )。 [A] 王昌龄 [B] 杜甫 [C] 李商隐 [D] 崔颢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D李广)。 [A] 终军 [B] 冯唐 [C] 周亚夫 [D] 李广 10、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咏六朝史实,具体所指覆亡的朝代是(C东吴 )。 [A] 东晋 [B] 西晋 [C] 东吴 [D] 陈朝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战国策》成书以前的书名有(ABCD[A]《国策》[B]《国事》[C]《事语》[D]《短长》)。

[A] 《国策》 [B] 《国事》 [C] 《事语》 [D] 《短长》 12、《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有(BCD[B]抒情性强 [C]用典自然 [D] 五言句式)。

[A] 叙事性强 [B] 抒情性强 [C] 用典自然 [D] 五言句式 13、《左传》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ACD[A]叙事性强 [C]辞令美妙 [D]描述战争 )。

[A] 叙事性强 [B] 抒情性强 [C] 辞令美妙 [D] 描述战争

14、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通过色彩突出视觉感受,以制造战斗氛围的诗句有(BCD [B]黑云压城城欲摧[C]塞上燕脂凝夜紫[D]甲光向日金鳞开)。 [A] 报君黄金台上意 [B] 黑云压城城欲摧 [C] 塞上燕脂凝夜紫 [D] 甲光向日金鳞开

15、李白《蜀道难》中蕴含神话传说的诗句有(ACD[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C]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A]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B]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C]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D]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两句话出自《诗经·氓》。(T)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话出自《静女》。(F) 18、“越俎代庖”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T ) 19、《搜神记》属于志怪小说,作者是刘义庆。(F ) 20、《滕王阁序》这篇骈文, 是一篇赠序,与它内容性质最相近的是《兰亭集序》。(T ) 21、“韩孟诗派”,以韩愈、孟浩然为代表。(F ) 22、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是《长恨歌》、《琵琶行》。(T ) 23、《遣悲怀》的作者是元稹。(T ) 24、李煜的代表作是《摊破浣溪沙》。(F ) 25、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T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2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返)。 30、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2、羌迪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3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简述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

诗人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取喻,形象地揭露了社会上“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并借汉代金,张家族与冯唐作比,说明这种现象古已有之,根深蒂固。全诗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腐朽门阀制度,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与不平,也唱出了当时天下寒士的不平之声,表现了深刻而大胆的批判精神,而且这种强烈的不平之鸣和批判精神,也深深影响和激励着后世许多大作家。

35、 陶渊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自然”各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樊笼:比喻仕途对人的束缚。 自然:比喻无拘无束的生活》

叙写了诗人对十三年官场生活的反省和认识,表现了对官场“尘网”、“樊笼”生活的憎恶和不满,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决不合作的政治态度;诗中又用主要篇幅描写自己归田之后的生活环境和心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恬静闲适的生活,宽松愉快的心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后的闲适和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以及回到大自然中的欣喜之情。

36、 《庄子·逍遥游》的题旨是什么? 追求不受时间、空间与一切外界条件的制约,邀游于天地之间,即绝对自由。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功名利禄的鄙弃的反映。表达了事物相对性观念,这主观的虚无飘渺的追求,容易引人脱离实际。

3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作者在这首送别诗中,超脱了以往别的诗仅仅表达离别愁苦之情的模式,而是劝慰自己和友人不必为离别而过于悲伤沉痛,展现了他宽广旷达的胸情。诗的头两句中“风烟望五京”以一个“望”字流露 了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意和关爱之情,三四两句着力写送别的情意,五六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推开眼前离别的愁苦,由眼前宕开到将来,阐明真正的友情不是空间距离所能阻隔的,只要心灵相通,即使各在天涯,也如同人住在近邻一般,并且表达了诗人对彼此间友情的信念,坚信它是可以超越空间的障碍而继续长存

的。因此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劝慰友人没有必要在分手之际悲啼落泪。诗人既以这种旷达的胸 怀安慰友人,又以之安慰自己。至此,真挚的离别之情由前面的略显凄恻悲凉变得豪放超逸,诗歌的思想 境界也由窄小变得宏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8、《祭十二郎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效果。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哀悼与他唇齿相依而英年早逝的老成所作。传统的祭文内容多为对死者的歌功颂德,形式上也采用四言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这篇祭文者突破了传统祭文的模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大不相同,是以真挚之情为中心写的。全文不拘故常,有其新变。一是内容上只追述家常琐事,从寻常事中写出极不寻常之情,而对老成一生的事迹、功德、人品均不涉及;二是行文始终关于叔侄双方,显示二人枝叶同根、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深厚亲情,其间又反复直接抒情,表明作者愿与老成“相养以生,相守以死”的内心真情;三是形式上采用了纯净的散文,自由抒写,变千里遥寄为当面凭吊,话语朴实,不事雕饰,但句句从肺腑中流出,绝无为文造情之弊。此文是对祭文体的解放,开创了在祭文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先河。此文叙事真实可信,感情真挚至诚,文笔自然朴实,才具有了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