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为确保患者安全,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一、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一)关键流程指: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

(二)患者识别措施: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患者必须佩带腕带、同时建立患者病历相关信息等。

二、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

(一)重点患者指:妇产、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

(二)身份识别方法:患者腕带信息及病历资料、开放式提问, (三)交接流程:在进行转科交接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交接双方除了要同时查看患者腕带及病历相关信息,还必须主动邀请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尤其是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无名患者严格执行《无名患者身份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流程》。

(五)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三、转科(转院)交接登记

(一)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二)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三)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四)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认真填写交接(单)本上相关内容,由医务人员护送。

(五)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按照交接(单)本上内容认真进行共同检查核对交接,核对无误双签名后,转出科护士方可离开。

(六)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并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七)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八)转院交接:护理人员在接到医生通知后,要及时备齐转院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治疗护理用物,尤其是急救用品;通知病人及家属,协助患者及家属整理用物;总务护士及时为患者查帐并立即通知急诊科派车。在救护车到达后,医护人员共同协助家属将患者搬运至救护车上。到达指定医院后,与对方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情况的交接和物品交接。转出病区要及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附1:院内转送、接收患者时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患者转运途径 识别途径 识别内容 门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成人 腕带、病历 姓名、年龄(性别) 新生儿 腕带、新生儿记录 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 病房、ICU→手术室 腕带、病历 住院号、姓名 成人 产房→病房 新生儿 腕带、病历 姓名、床号或年龄(性别) 腕带、新生儿记录 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 病房、ICU→产房 腕带、病历 住院号、姓名 病房/ICU→ICU/病房 腕带、病历 住院号、姓名 备注:转床、转科后,当班护士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落实相关记录与交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