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 月,作者何如,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但对于像《易 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 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 非议。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 力去论证它、考究它,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论证谁是 《易经》的作者,许多学者对孔子说的一句话“加我数 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引出大规模的争 论,如清朝康有为引经据典地对孔子《论语》中的这句 话一再提出质疑,便是一例。笔者认为,今天我们重视 易学,不仅仅是要追踪其根源,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易 经》得以发展运用,《易经》虽起源于华夏,却迟迟不 能昌盛于华夏,使中华瑰宝无法发展和传承,不能急民 之所急,解民之所困,犹如空中楼阁,即使再优秀,也 不为民之所受。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数不清的困 难,需要科学的指引,发展预测学是人类良好生存发展 的必经之路。否则,盲目的生存和发展,难以踏上健康 发展之路。对于《易经》的起源。历代流传下来一些传说 。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 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 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卦的卦辞,历 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 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系辞》成书于 老子以后,庄子以前,而《彖传》、《说卦》、《文言》 等文也应在庄子以前。《文言》早于《系辞》,《彖传》 早于《文言》,《大象》早于《彖传》,《说卦》早于《系 辞》也早于《彖传》和《大象》。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殷 周之际。这是一部占筮书,通过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断, 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丫如)的变化来预测吉 凶。这标志着古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转向 科学的人类觉醒,是科学与迷信相混淆的一种认知体 系。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 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 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 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 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醒。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诗、书、礼、乐、易、 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
总而言之,《周易》包括经和传,(《易经》讲占筮, 《易传》讲哲理X是一本充满着中国古代人智慧的重 要经典。 二、《易经》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力
《易经》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是一本关于关于世 界以及宇宙规律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旁及天 文、地理、兵法、哲学、算术、医学并渗透到几千年中 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 领域。历代名人辈出如诸葛亮、刘伯温等,诸子百家皆 以《易》为根据。
“易”者,日、月也,又为阴阳,这一个“易”字 包含了极其深奥的道理,它包括“不易、变易、简易” 三大含义。
“不易”是指阴阳变化的规律(阴阳易理)到任何 时候都不会改变。
“变易”而是指宇宙万物,包括人事时时刻刻都在 “象数”的变化下,这个事物在今天看是对的,而到 了明天就不一定是对的了。一切的事物发展都在相对 中。
“简易”当你明白“不易、变易”的道理时,就会 觉得好多的道理、规律就始终在这个往复循环之中,其 基本原理是那么朴素、那么简单。了解宇宙自然的不易 道理在生活中就可以追寻
这个规律,无往不利。故《易》 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一阴一阳之为 道”,阴阳的变化有轨迹可循,我们从易学的思维模式 去探索自然、人生,就会发现有规律可循。“经”者道 理也,《易经》阐明了天理人道的变化规律是恒古不变 的。
《易经》阐述了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无极生太 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无极即是混沌之时, 阴阳不分。太极,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意思。 我们可以理解为无穷大,也无穷小。太极生两仪。关于 “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 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 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阴 阳两极变为四象,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阳、少 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 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四象生出五行。 近代学者受《易经》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有四 人,德国汉森堡论文《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教授, 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华裔杨振宁、李政道其论 文为《不对等定律》,都自称得之易经启示。18世纪德 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通过对太极图及64卦阴阳排列顺序的研究,在完成二进制理论的基础上丨才有划时代 的计算机问世。更令人惊奇的是地球所有生命的秘诀和易经十分相似,64个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64个密码。
《易经》对中华民族以及世界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 的。它不仅开启了智慧之门,更是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民 族精神:“自强不息”,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 壮大,使中华民族更加具有顽强的毅力,以及百折不饶 的生命力。 从《内经》看天人合一 天地有二气: 者为地; 人体有二气: 在脉外逆脉而行。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 清之营气在脉内顺脉而行,浊之卫气 天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 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肺、肾。
一年有十二个月,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二原穴;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体有三百六十五络脉, 百六十五腧穴。
人体有四海与自然界四海相应; 人体有十二经脉与自然界十二经水相应。 十天干对应人体在外的十指; 十二地支对应人体在类的十二经脉。 人是世界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从天人合一到宇宙的小太极, 万物乃息息相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考证:古人最先发明十天干、 十二地支是来自于人体,是来自于自然界或则是宇宙。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古人发明了干支过后,己经在人体 上验证过,是完全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因为人是宇宙 的小太极,既是宇宙的规律,也同样符合人体的规律。 从《内经》我们也知道,古人对十天干、十二地支在人 体的运用是处处可见,并且还把其运行的规律都一一讲 解与后人。人类在形成之处一定处在了这个世界最恰当 的位置,才能形成万物之灵长、宇宙之小太极的形体。 虽然这不是我们现在的能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 信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阴阳
说起阴阳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能比较深刻 地认识她的人并不很多。其实只有较为深刻认识阴阳, 才能认识世界,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使预测 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世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归根结 底,只存在“阴” “阳”两个方面的属性。人类是自然 之子,我们想要了解自然,了解人类自己,先从了解阴 阳开始,正所谓“识得阴阳个中个,判断问题不会错!” 一、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天底下的 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阴、阳即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却也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非常难理解,经常被忘记, 但是我们却一直都在用。举例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 原本是两个独立的象,人们在意识上都能够分清楚。但 为什么它们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呢?本来是白天,慢慢 地天黑了;本来是黑夜,又渐渐地天亮了。这是个自然 的过程,阴阳之间始终在融汇中交替。并不像开灯关灯 那样分明。而且今天天亮得晚些,明天天亮得早些,一 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多少有点不一样。并不能一概而 论具体的分割点。因为一切一切,都是无法决然分割的。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进行观察,把宇宙中的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朴素的世界观。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均是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人是可以掌握利用的。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这可以从《易经》中八卦阴阳爻的出现得到证实。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我国夏朝的古书《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这就是说,在夏朝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起源于夏朝是可信的。
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具有两种对相反的不同属性。《系辞》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万物无不分为两性。
《系辞》还有“天尊地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和“阳卦奇,阴卦偶。”凡是类似男、高和奇的性质的属于阳的范畴,凡是类似女、低和柔的性质都属于阴的范畴。
阴阳的内容包括非常广泛,无穷无尽:大为阳,小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里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实为阳,虚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进为阳,退为阴。远为阳,近为阴。山为阳,海为阴。动为阳,静为阴。旺为阳,衰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健康为阳,衰病为阴。走动为阳,静止为阴。高兴为阳,生气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凸起为阳,凹陷为阴等等。 二、阴阳鱼图(阴阳太极图〉
阴阳太极图是解读阴阳的最佳图例,读懂了阴阳太 极图也就读懂了阴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阴阳均相 辅相存在一个圆形内,此圆包含阴、阳两个部分,即黑 为阴,白为阳;并且阴中有阳,阳中含阴,阴阳和合之 象。太极“亦阴亦阳”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就是既是阴 也是阳。记住一句话:阴阳永远分不开。其实易经可谓 最科学的道理就在于此。大自然千奇百怪,
包罗万象, 如果进行分类的话,将是一个看不到头的天文数字,但 是《易经》却只用了阴阳两个元素,就包含了宇宙的万 事万物。由此可以说,天下间没有任何学科比易经更科学,更简捷的。这也就是易经三大原理“不易、变易、 简易”中的“简易”。 三、阴阳的四大要素
阴阳具有四大要素“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消长、 阴阳互根”,这四句话是对阴阳的最好诠释。所以,无论我 们是干什么工作的,深刻认识阴阳五行的原理,对我们每 一个人都是有帮助的。 1、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 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好与坏、动 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 为阴;好为阳,坏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它们之间永远是处于对立的角度。这也是太极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了阴阳对立,世间的事物就不 会存在。换句话说,任何事物必须存在阴阳两个面,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例如一个再伟大的人,也难免会有缺点。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也势必有他的优点。这就是阴阳的体现。也可以引深我们后面要讲的预测学中的用神、忌神(其实所谓用神忌神也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说法,而实质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的表现),一个原局的成立,不管是什么格局,永远都会存在着用神、忌神(其中包含用神起坏作用、忌神起好作用〕两帮相对立的力量。它们在时空状态下永远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仔细从阴阳太极图可以看出,从大太极球分出的阴、阳两个区间里,阴里有阳、阳里含阴。故而结合四柱预测而言,太极球中的木、火、土、金、水,永远都是处于阴阳两个面。从而我们就可以理解干支五行所代表的阴阳 五行,在运年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阴阳消长就是吉凶的体现。 2、阴阳转化:
《易经》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木一一 火一一土一一金一一水,是五行循环永远不能打破的时序循环规律。从四时上看,春天以后必是夏天,有了木必向火的方向发展。到大暑则阳旺极必会转阴,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会是冬天,金必会向水的方向发展。用五行来表示四时的转化发展过程,就是易的顺序。阴阳转化,也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 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 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的“物极必反”。如四季变化 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在“极”的条件下可 向热的方面转化,热在“极”的条件下,也可向寒的方面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便不能转化。阴阳转化在预测学的演算过程中是经常遇到的。预测学中的通关,弱极喜泄,都是阴阳转化的表现。由于作用关系的变化,有时忌神会转化成用神〈即忌神起到了好作用〉,而用神也会转化成忌神(用神起到了坏作用)正因为五行的不断流动与转化,故而每一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包括成功与失败、 好运与悖运)存在。只有当五行流通,没有堵塞 没有偏旺的五行出现时,五行之间的力量相对平衡地转化,这就会呈现最完美的太极状态,各方面就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也深刻寓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一个人的运气若适应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会得到很多的帮助,也就是把大家的力量转化为个人力量就应吉,反之就会不利(这也是在实际预测指导时告诫人们要把握运气、顺应遵循客观规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3、阴阳消长:
阴阳的消长,“消”是消弱、减少:“长”是增强、 增长。阴阳消长是指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 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于“阴消阳长” 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
中。所谓“消长”,是说一方增长,会削弱对方的力量,导致对方相对不足,即 “此长彼消”;或一方的不足,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 即“此消彼长”。阴阳双方在这种消长变化的运动中, 维持着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所以说,阴阳之间的平衡, 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始终贯穿着阴阳双方的 消长变化,是动态的、是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也 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的观点。
在奇门预测中,原局单宫是静态的,当有了流年月日时的参与后,就会引发阴阳消长的运动。某一时间增长了局中的用神(相当于阳性力量)还是忌神(相当 于阴性力量〕,用神长忌神消有利原局平衡就应吉, 用神消忌神长无利于原局平衡就应凶。但是也不是用神长就完全应吉,忌神消就完全应吉,因为阴阳消长 也有一定的尺度,这要由原局的“病药”轻重来决定。 当阴阳消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阴阳转化,出现 相反的结果的可能。这就是物极必反的原理。 4、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或阳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同理,在中医学上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无兴奋就无所谓抑制,无抑制也就无所谓兴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 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就称为“互根”。 四、什么是五行
什么是五行:五行就是人们认为的金、木、水、火、土五类。其实五行应该把“五”和“行”分开来认识才对。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宇宙万事万物,这是人类基的 思维方式。五行中的“五”就是对宇宙万事万物分类的 一个数字表示。这个“五”表示宇宙万事万物都归属于“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基本属性的物质。一一这就是五行中的“五”。
“行”又是什么呢?“行”在古代是和“运”字并行混用的。比如《内经》中就有把“五行”和“五运”混用的,实际上是取其运动、运行的意思。传统的五行 学说讲“五”和“行”的时候,没有截然分开,一说“五行”,尤其是列出的各种五行表,都是以“五行”打头 的一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不严谨的。“五”和“行” 是两个概念。“五”的含义讲的是五大类属性事物;而 “行”则是指它的运动、变化、循环、运行、生克制化 的规律。这二者不能混谈。正确认识五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更好地学习预测学的前提,因为人在天地间、离不开五行中。预测学,其实质是认识阴阳五行平衡、根据预测学的阴阳组合结构解读出在阴阳失衡时所带来的吉凶结果。所以太极 阴阳(两仪)四象、五行、干支一一干支属性一一口元特性一一五行相生相克等, 这些都是预测学预测的主要元素。
预测学的干支组合抽象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而这个全面的生命纪录,就是以干支的阴阳平衡为基础演算的。预测学预测是《易经》的一个分支,《易经》揭示的 是整个世界、以及宇宙的规律。而预测学预测是对人的关注,揭示的主要是人的规律。预测学的理论技法都是原于 《易经》,它的理论模式来于天文、地理、人文等综合 宇宙自然变化。运用一个固定时空点的阴阳平衡为主体,以一个阶段的时空为客体,分析阴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消长变化来演算人与事物的吉凶信息。 五、五行的生克与旺衰 生克
前面的章节我们讲到,宇宙是由金、木、水、火、 土五种最基本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 联系,这种联系既促进着同时又制约着事物的发展变 化。这就是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含有互相 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宇宙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 同属性的物质通过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五种元素是怎么运行的呢?最基本的作用方式那就是生克。生克,就是指五大类属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相生,即是一事物对它事物的生发、促进、助长作用。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它事物的制约、抑制、约束的作用。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才能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正常生长、发展和变化。 旺衰:
四季的旺衰,代表暂时的,它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某一事物,在某些月令,是旺了,而到了某些月令则变为衰。从月令上,可以看出事物由衰变旺,或由旺变衰的整体过程。这一点,对于预测短期的事物,即一年或―个季度可以完成的事来说,极为重要而对于长期的审物来说,则要考虑到太岁,也可以者出其总体的发展态势.如预测升官、谋职等,在年内完成的事物,可以从五行的四季旺衰中,确定在何时谋为最为有利,以及其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对于婚姻、经商等长期的事,则可根据太岁来确定。
奇仪落宮的旺衰,则表示是长期的,代表若某一事物内部的状态。如预测经商,用神落宫的旺衰组合,表示个人的能力强弱,这种能力的强弱,它属于终身性质的旺衰。落宮的旺衰,是事物的根本。八门、九星与落宫的旺衰,参照此论。 如何理解理、象、数、生、克、旺、衰
预测学、风水学、策划学,所有的术数领域的学科,都离不开理、象、数、生、 克、旺、衰七个字,可以说这七字,就是预测学的真机,脱离了这七个字的术数学, 就是迷信。
一、理:
所谓的理,指的是一切艰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所有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离开了这一规律,就是迷信的学说。就拿奇门遁甲来说,什么划地成河,剪纸成兵等法术,这些都可以说是迷信。当然,有些法术,与现代意义上的魔术相同,不过是障眼法而己,易学从古代发展至今,无不在讲究一个理字,比如周易的第一卦乾卦,就是以识物从弱到强,从强到旺,旺极而衰的变化,来说明哲理。如“初九,潜龙勿用,”即指事物发展还在潜伏期,告诫人们应当韬光养晦,以伺时机,不要轻举妄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即是现身,见龙在田,就是己经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有利于财德兼备的人展现才华,一直到了“九五,飞
龙在天,利见大人:也就是事物发展,己经接近了顶端,利于人们大展宏图,直到“上九,亢龙有悔:事物的发展己经到了顶端了,任何事做到了尽头,就要向相反的方面转变,其势必然下降,所以说“有悔”。简单的一卦,给人们讲述了事物发展的规泽,即从生到旺,旺极而衰的过程-
占卜学,本身就要遵守客观规律。.违背了这一规,.任何学术,都不过是骇人的东西。 易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人的特殊需求,不断地被刻意的加入一些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内容。所以,我们在习易时,须注意分清是非,不要盲目的服从。就奇门遁甲中的格局来论,就要明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之,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又不能用之,不能谈到凶格就色变。还是按照阴阳五行的旺衰喜忌来分清格局的吉凶的。
《系辞传》说:“天地尊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定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一段话,揭示了宇宙、天地、社会、人类都是相对的,它们各自具有牌卑高下、动静刚柔的性质。这种对立依存的事物各安其位,才形成了稳定的结构,而这些对立的现象又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有循环、有衍生、有反复、有依存,以宇宙运行來论,就如日月交替,昼夜循回:以男女来论,如夫妻结合而衍生后代:以天下来论,则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以历史来论,则必然是改朝换代,君臣易位:以地理来论,则有高山平原的变化。万亊万物的阴阳性质,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不仅有阴阳相对平衡时出现的稳定状态,也有阴阳性质不断的变化,打破原有的稳定结构,从而形成了新的结构。这一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宇宙、社会、人类的根本哲理。
易学的理,无所不包,无所不纳.但易理又是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就是天地自然运行的法则,如日月运行、昼夜变化那样简单明了。
变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处在相互变化的过程中,而且这种变化永无休止。但其变化,则必然有其客观规律可寻,并非乱变。
不易:天地自然的万市万物,虽然随时处于因果互换的过程之中,但所变化者都是其象,而不能脱离其本质的东西,
天下事物,没有能逃脱客观规律的.因此,在学易的过程中,要永远记住这一“理”字。 《太白经》有一段文:“古有张伯松者,值乱出居,营内为贼所逼,营中豪杰皆遁。松伯曰,今日反吟,不可出奔,贼至,松伯被杀,赛子被虏,财物被劫。桓谭曰,至愚之人,解避恶时,不解避恶事。则阴阳之于人有情哉!”
这一段文字记软了一个不懂用“理”的愚人,盲目地用凶格,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故亊。 我们学易者,经常要把理字摆在眼前。预测学也好,风水学也好,遵循客观自然的规则才行。所有的吉与凶,生与克,象与数,都要依理而行,只有这样才可能断得准,理得当, 二、象:
所谓的象,指的就是意象、象义。《易经》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是说,易经是研究具体形象的“象”.“观象系辞,圣人则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经里的这些语言,都说明了运用象的重要性。
举乾卦来说明,乾三连,由三个阳爻组成,三个阳爻,代表实心的物质,也代表圆。而卦爻都为阳,代表阳刚的,刚健的,先天的乾居南,又代表天。也可从天,引伸出很多具体的象。 整个预测学体系,都是一个以象演物的过程。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自然的规律。我们要预测某一事物的发展,就要根据某些象来进行推导、推测,以求其发展的最后结果。
那么,预测学上的象,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第一,取象必须依“理”而进行。象与数,都只能在理的条件下运用,不能脱离一定的规律。所有的象,都是通过卦爻推演出来的,脱离了卦象,也就脱离了理。比如说,预测疾病时,乾为首,以部位来说,代表头。乾为父,以人物来说代表父亲,男人。乾为金,以金的象又可推演出肺,大块的骨。后天的乾居于九宫的最下方,又可以代表下肢。种种的这些象义,都有来源,而这个来源的根本,就在于理。
第二,取象必须依“类”而进行。类,就是一种归纳。仍以乾卦来论,以病症来论,可能是脑部疾病,肺病等。在天象来论,它代表圆,代表秋天。以人物来论,代表父亲,权贵,高官,在形态来论,代表圆形的物质。以属性来论,又为金属……预测事物,这些分类,必须明白。 第三,取象是一种结构的组合。如用神落在乾宫,壬加癸。乾宫,即有头、
肺、骨骼、足等方面的疾病特征。判断疾病时,就可以运用壬癸的具体象,采用集合来叠加的方法。壬为血液、肾脏、泌尿系统、利疾、积水等。天盘代表明显的病症,加上乾,就可以得出是流动的血液引起的头部病病,就是高血压引起的各类病症,如脑溢血、中风或积水。地盘的癸水,代表脏的水,又可以看出是血管沉积物过多引起的病因等。奇门的各种类象,在不同的组合下,就会产生相应的象,而这种组合,可以排除许多不能用,或用不上的象。如壬加癸加乾,与骨骼就无关等。
取象的运用,非常复杂,要靠我们不断地努力,通过总结经验,才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数:
数,即指数的系统。数,在预测中冇广泛的运用。周钻预测,数的系统主要从河图与洛书推演而来。 1、河图之数: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居中。河图之数,为生成之数,主要配之以十干与五行.以五行来论,一六共宗在北为水,二七同道在南为火,三八为朋在东为木,四九为友在西为金,五十居中为土,也就是说,五行为水的可配之以一、六之数,火则为二七之数,木则为三八之数,金则为四九之数、土则为五十之数,以十干来论,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承之,地二生丁火.天七丙承之,天三生甲木,地八乙承之,地四生辛金,天九庚承之。以一三五七九为阳,配之以阳干:以二四六八十为阴,配之以阴干。 先天之数,可以判断一个人先天的东西,如判断身高、胸围等。 2、洛书之数: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洛书数,在易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洛书数配之以先天八卦,即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在玄空、纳甲风水学中,运用极其重要。
配之以后天八卦,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任何一类的预测学,又离不开它。
配之以六十甲子,形成了三合、奇门等风水学中的洛书龙法,
此外,还有干支之数,如甲子乙丑九,丙寅丁卯八之类,在六爻等预测学中又为断数的标准。 数的系统,总离不开河图与洛书。在断卦中,形成了一个多数体的模型。如奇门断卦,用神落在离宫。离宫以五行论为火,五行数为二、七,洛书数为九。此时可根据用神的衰旺,来论其数。旺者取九,中和者取七,衰者取二等。
取数,也须依理而进行。如断身高,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身高上有一定的区别,同样的格局取数则不相同。而身髙,对于中国人来说,男的一般身高在一米五五到一米八五之间为正常,低于一米五五或高于一米八五者,均为特别的情况。又如断收入,又须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差别而论。如断人的工资,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发达地区,与西部的山城,有巨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