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岁儿童单脚跳动作发展特征
一、不同年龄层儿童单脚跳整体动作的发展特征:
9.5-10岁形成第四阶段—“摆动腿自由协调摆动“动作的特点:到了第四阶段,儿童进行单脚跳动作时,支撑腿保持良好的平衡,非支撑腿即摆动腿前后摆动,手臂放松并向前上方快速摆动以产生水平移动的推动力,同时手臂动作方向与摆动腿和支撑腿动作方向相反,身体有明显的前倾,连续跳跃有节奏感,屈膝缓冲很充分,在进行下一次的着地和蹬地动作之前,有机会使摆动腿得到恢复。在跳跃过程中,儿童将支撑腿的蹬地发力和摆动腿的摆动及手臂的推动力三者完美的结合,协调的完成每个单脚跳动作。此时的儿童已经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和强有力的腿部力量。这些动作技能发展的变化,让他们的动作技术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连续的单脚跳也可以锻炼儿童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在此阶段的儿童已经基本掌握了跑步和跳跃的技能,这对于单脚跳的学习是有利的,儿童在舞蹈或者游戏中可以进一步得到锻炼,更灵活的运用三种基本动作技能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
二、不同年龄层儿童单脚跳各肢段动作的发展特征:
(一)不同年龄层儿童单脚跳腿部动作的发展模式:
腿部动作发展序列4在9.5岁阶段初步形成:
“腿部动作发展序列4“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儿童在进行单脚跳动作时,非支撑腿积极摆动,通过上提和下压有节奏的为支撑腿的发力提供助推力,使支撑腿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跳跃的水平距离和腾空时间,这样可以保证膝盖与踝关节在起跳时蹬伸充分,完全伸展,在落地时均弯曲缓冲,为下一次蹬地做好准备。整个跳跃过程协调流畅,优势腿与非优势腿均可良好的完成,差距已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的下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力量素质,已经属于单脚跳动作的熟练者,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其他基本动作技能了。
(二)不同年龄层儿童单脚跳手臂动作的发展模式:
手臂动作发展序列5在9.5岁阶段初步形成
“手臂动作发展序列5“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儿童在进行单脚跳动作时,手臂与摆动腿相向用力,运动方向与摆动腿方向完全相反,使手臂运动产生的作用力转为跳跃时的推动力,增加了水平位移和腾空的时间,为腿部的伸展提供了时间,为落地的缓冲打下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手臂的动作直接影响各肢段的动作,是单脚跳动作的完成必备的条件之一。
济南市3-10岁儿童跨步跳动作发展特征之研究
跨步跳整体动作发展序列:根据整体序列法和观看录像将跨步跳动作分成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跨步跳第三阶段:动作流畅、富有节奏,速度适中,身体舒展自然,腾空时间长
跨步跳整体动作发展序列的年龄特征:7岁以上的儿童的动作基本上都已达到了第三阶段。
跨步跳各肢段动作的特征:助跑阶段是指由起跑开始到起跳脚离地的整个运动过程。通过观察录像发现儿童跨步跳助跑阶段动作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下肢的动作上。
将整个跨步跳动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助跑阶段、起跳阶段、腾空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
一、助跑阶段各肢段的动作特征:
(一)助跑阶段下肢段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到8岁左右时几乎所有的都具有了这一动作特征。
助跑阶段上肢段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到8岁时几乎所有儿童都具有了这一动作特征。
二、起跳阶段各肢段的动作特征:起跳阶段是指助跑的最后一步至支撑脚离地前的动作过程。通过观察录像发现儿童跨步跳起跳动作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躯干和四肢上。
(一)起跳阶段下肢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儿童在7岁左右就达到了第三阶段
(二)起跳阶段上肢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儿童在7岁年龄段是达到第三阶段。
三、腾空阶段各肢段的动作特征:腾空阶段是指双脚离地至有一脚落地的动作阶段。通过观察录像观察分析,发现腾空阶段儿童的动作差异主要表现在躯干和四肢方面:
(一)腾空阶段下肢和躯干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10岁的时候儿童达到成熟阶段
(二)腾空阶段上肢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
落地阶段各肢段的动作特征:落地阶段是指从一只脚接触地面到另一只脚接触地面的整个动作过程。通过录像发现落地阶段儿童的动作差异主要表现在躯干、上肢和下肢几方面。
四、落地阶段腿部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
(一)落地阶段脚部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
(二)落地阶段上肢动作模式的年龄特征:
3-10岁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一、3-10岁儿童立定跳远整体动作的发展特征:
3-10岁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准备阶段整体动作的发展特征:立定跳远动作的准备阶段是起跳前所进行的起跳准备动作,包括手臂的摆动,膝关节的蹲屈以及手臂的摆动与膝关节的蹲屈之间配合的协调程度。通过录像观察分析,以及运用“整体序列法”的相关知识,将立定跳远动作准备阶段分为三个序列。
8-10岁的儿童的动作特征处在整体动作的第三序列,主要动作特征是: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膝关节蹲屈较深,整体动作自然协调。从6岁开始,便出现了第三序列的动作特征,但所占比例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三序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到8岁时已经达到60%,之后所占比例仍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直到10岁时已经达到了93%。
(一)3-10岁儿童立定跳远动作起跳阶段整体动作的发展特征:
立定跳远动作的起跳阶段研究的是起跳者双脚离开地面的瞬间的动作特征,包括手臂摆动的位置和方向,起跳时身体所成的角度以及腿部的伸展程度。通过录像观察分析,以及运用“整体序列法”的相关知识,将立定跳远动作起跳阶段分为三个序列:
8.5岁-10岁的儿童的动作特征处在整体动作的第三序列,主要动作特征是:手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动,腿部向前上方用力蹬地,整个身体从腿部到躯干部再到手臂,做好充分展体,前倾角度大约在45度左右。从8.5岁开始,第二序列的所占比例开始减少,但是所占比例仍旧偏高,最高是在9.5岁,达到45%,8.5-10岁各年龄段处在第三序列所占比例虽然都在50%以上,但是比例指数偏低,还在不断向第三序列发展过度中。
3-10儿童立定跳远动作腾空阶段整体动作的发展特征:立定跳远动作的腾空阶段研究的是起跳者身体处于空中时的动作特征,包括手臂的摆动方向,腿部的移动方向,膝关节的弯曲方向和程度。通过观察录像和分析,以及运用“整体序列法”的相关知识,将立定跳远动作腾空阶段分为三个序列:
8.5岁-10岁的儿童的动作特征处在整体动作的第三序列,主要动作特征是:手臂向下向后摆动,摆动方向比较规则,腿部向前上方快熟移动,同时保持膝关节弯曲,且弯曲程度进一步加深。从8.5岁开始,第二序列的所占比例开始减少,仅有46%,与此同时,第三序列的所占比例最高是在9.5岁,达到45%,8.5-10岁各年龄段处在第三序列的所占比例开始增加,从8.5岁的54%增加到60%以上。
(二)3-10岁儿童立定跳远落地缓冲阶段整体动作的发展特征:
立定跳远的落地缓冲阶段研究的是起跳者双脚落地时身体的动作特征, 包括手臂摆动的位置和方向,膝关节的弯曲程度,落地后身体在缓冲作用下的移动方向。通过录像观察和分析,以及运用“整体序列法”的相关知识,将立定跳远动作落地缓冲阶段分为三个序列:
8-10岁的儿童的动作特征处在整体动作的第三序列,主要动作特征是:前伸脚后跟触地,大腿与地面平行,手臂向前摆动促使身体前移,臀部走弧线,在几乎贴近脚后跟时再向上方移动。从8岁开始,第二序列的所占比例开始减少到50%以下,到9.5岁,第三序列所占比例增加到60以上。
二、3-10岁儿童立定跳远各肢段动作的发展特征:
研究立定跳远动作的发展序列,除了运用整体序列法,还需要运用部分序列法。立定跳远动作技能是由手臂、腿部和躯干的一系列动作协调配合完成的,不同的身体部位在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中表现的动作特征各不相同,因为躯干的动作过多的依赖手臂和腿部动作,并且通过对整体序列法和部分序列法比较发现,这些发展序列存在着共同的特点,仅在手臂和腿部动作上有所区别,所以对于立定跳远部分序列法的研究,将从手臂和腿部两部分进行。
(一)3-10岁儿童立定跳远动作手臂动作的发展特征:
通过观看录像,统计分析出3-10对儿童立定跳远手臂动作的发展特征的三个序列:
8.5-10岁的儿童的动作特征处在立定跳远手臂动作的A3阶段,主要动作特征是:起跳时手臂基本伸展超过头的位置,动作幅度较大。从8.5岁开始,A2阶段的所占比例开始减少,8.5岁-10岁各年龄段处在A3阶段的所占比例基本都在65%以上,只有9.5岁年龄段比例指数偏低,仅有54%。
(二)3-10岁儿童立定跳远动作手臂动作的发展特征:
通过观看录像,统计分析出3-10对儿童立定跳远腿部动作的发展特征的三个序列:
8-10岁儿童的动作特征处在立定跳远腿部动作的L3阶段,主要动作特征是:脚跟先离地,随后膝关节伸展,跳跃者明显前倾。从8岁开始,L2阶段的所占比例开始减少30%以下,与此同时,L3阶段的所占比例开始增加,一直到10岁都保持在70%左右。
3-10岁儿童前滑步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一、3-10岁儿童前滑步整体动作发展的特征研究:
通过观察录像,使用整体序列法对前滑步动作进行研究,总结出3-10岁儿童在发展这个技能时最常出现的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前滑步是由最开始的生疏的、不连贯的动作如身体垂直方向的夸张摆动,逐渐演变为轻松的、有节奏的连续前滑的动作,是由每个阶段逐步过渡发展而来的,因此,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都非常重要,下面是前滑步整体动作发展特征:
儿童7岁左右,有第三阶段快速发展为第四阶段,在发展儿童整体前滑步技能时应该给予重视,从而让儿童学会完成前滑步所需要的动态模式、平衡感、节奏感和力度。
8-10岁儿童的前滑步动作50%以上处于第四阶段,这说明8岁以上的儿童已经具备了第四阶段的要求。8岁以后,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得前滑步动作能力不断向更高一层次的阶段发展。其主要动作特征是:动作流畅,有节奏感,在腾空阶段,髋部向前移动,脚贴近地面,腾空时膝部稍微弯曲,手臂前后摆动以辅助身体向前运动,左右腿均能作为引导腿。
此阶段的儿童已经基本掌握了前滑步的运动技能,身体由垂直方向的用力演变为向前上方的推动用力,掌握正确的摆臂动作,前后摆动而不再是上下摆动,能够保持一种流畅、有节奏的动作模式,他们还能以既定的节奏或拍子移动,足够的腿部力量使得只用单脚就能推动身体向前上方移动,能够以任意一条腿作为引导腿。这些动作技能发展的变化,让他们的动作技术更加符合生物学原理,前滑步所需要的动作模式、平衡感、协调感,节奏感以及力度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3-10岁儿童前滑步各肢段动作发展的特征研究:
通过观察录像,发现前滑步动作技能主要是由腿部、手臂等一系列动作协调发展而来。为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前滑步各肢段的动作特征,采用部分序列法对其进行研究。前滑步的部分序列法是由身体有关部位的动作按一系列的步骤组合在一起的,这个序列包括三个步骤的腿部动作和三个步骤的手臂动作。
(一)腿部的动作发展序列3:
前滑步腿部动作发展序列3在7-10岁形成。其主要动作特征是:腾空时髋部向前移动,膝关节稍微弯曲且脚保持在离地面较近的高度,左右腿均能作为引导腿。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活动时间的增加,此年龄阶段的儿童接触的身体动作越来越多,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足够的腿部力量使得只用单脚就能推动身体向前上方运动,而不再仅是用力上提,髋部能够正确向前,膝关节已摒弃跑步模式的弯曲高抬,减少离地时与地面的高度。儿童在动作控制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做起动作来能够连续、有节奏,动作也更加协调、熟练有效。由此可以看出,7岁以上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前滑步的腿部动作技能,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与前滑步相关的技能。
(二)手臂动作发展特征:
前滑步手臂动作发展序列3在9-10岁时形成。其主要动作特征是:相向用力,手臂摆动方向与腿的动作方向相反,肘关节弯曲,有力而协调的摆动。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掌握了动作要领,手臂与腿部的反方向运动以帮助作用力的产生,促进水平移动方向的推动力。在整个前滑步动作过程中,手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影响动作的速度与速率、平衡与美观。熟练的前滑步练习者除了正常的手臂前后摆动,还可以用双手和双臂打节拍或做各种有节奏的动作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