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近些年来,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开展了国家和地方级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些举措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伦理上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其成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
英国从1998年开始策划电子健康记录应用,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国家卫生署制定了国民卫生服务信息战略项目(National Programme for IT, NpfIT),全面将计算机应用引入卫生服务领域,项目利用七年时间分阶段在全科医生中实施。项目目标就是保证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和护理人员 “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拥有正确的信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与服务质量,
2004年1月20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众议院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要在10年内为全体美国公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为实施本计划选择了4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厂商作为总集成商,在四大试点区域分别开发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原型,研究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医疗应用系统之间互通协作能力和业务模型。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投资500亿美元发展电子医疗信息技术系统,以减少医疗差错,挽救生命,节省开支。
2002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组推出了一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MediConnect,该系统的预计完成时间为十年,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年。根据澳大利亚专家测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投入后每年可创造超过50亿澳元收益,其中约23.1亿澳元(21亿加元)是避免药物不良事件(ADE)所节约的费用。
2000年9月,加拿大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促进医疗机构及其他终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系统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用户、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到全部人口。
2004年8月,法国通过一项针对国家医疗计划重组的新法律。这项法律确
为重要里程碑,2004年1月20日美国总统George W. Bush在美国众议院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要在10年内为全体美国公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切实推动这一宏伟计划,美国于同年4月成立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ffice of the NationalCoordinator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C)的副部级部门,任命David J. Brailer为首任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官。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为实施本计划选择了4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厂商作为总集成商,在四大试点区域分别开发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原型,研究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医疗应用系统之间互通协作能力和业务模型。同时在国家级层面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组织来协调、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例如美国卫生信息社团American Health Information Community;关注于卫生信息技术产品认证的组织Certification Commissionfor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HIT);关注于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小组 Health InformationTechnology Standards Panel (HITSP);以及关注于隐私保护和安全的协调单位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and Security Collaborative (HIPSC)等等[2]。与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相呼应,各个地方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IDC Health IndustryInsights分析,如果将05/06年定义为美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新生儿期”,2007年开始将进入“青春期”和成熟期,区域卫生信息化组织 (RHIOs)数量已经达到数百家,但由于资金匮乏、商业模式不成熟以及技术等问题,很多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也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他们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网的规划和建设有很大指导价值[3]。
4.1.2 在英国
英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现代化,解决看病“难”等问题的努力也进行了很多年。1998年以来,英国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逐渐清晰地阐述了其整体国家卫生信息化战略。2003年底到2004年,英国陆续与多家卫生信息化巨头签署了为期10年,总金额逾60亿英镑的合同,拟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基础设施,部署一系列应用服务。通过这个信息网,病患可以选择并预定医院的服务,获得自身的电子病历档案,网上办理出院手续
等;医生可以通过该信息网实现包括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电子处方、医学影像共享及远程医疗咨询等。这是世界上最大一笔民用信息技术订单,项目惠及英国的5000万人口,2.8万家医疗机构和100多万医务工作者[4]。由于项目的复杂程度和覆盖范围,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目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国家卫生信息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成为欧洲国家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4.1.3 加拿大
加拿大也正在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而努力。计划为每个加拿大人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早在2000年9月,加拿大就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各地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促进医疗机构及其他终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用户、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全部的人口[5]。
4.1.4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国家层面成立了NEHTA(National eHealthTechnology Architecture)来制定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法规和标准[6]。南澳大利亚州通过在主要医院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级临床信息系统,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病史信息访问,改变南澳洲医疗服务系统的信息保存、传递和访问手段,乃至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该卫生信息共享项目覆盖了省会城市阿德莱德(Adelaide)的八家主要公立医院,这几家医院服务全州150万人的75%人口。新南威尔士洲、昆士兰州等地都在进行类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6]。
除以上各国的例子,在欧洲部分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国也都在进行相类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从国际趋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医疗之下,不同的医疗市场环境当中,都在区域卫生信息建设工作。这是因为通过卫生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以及降低医疗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并被公认是未来医疗
行业的发展方向[7]。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球公认的定义来界定它的范畴。根据各地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与埃森哲综合考察多方观点,认为在国内环境下,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
电子病历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英等发达国家电子病历的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计划和推动层面。 3.2.1 美国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要求在10年内为绝大多数美国人实现电子病历,目的是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据美国医学会估计,每年死于医疗差错的美国人在44000到98000之间,更多的人则是在流动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不当、治疗错误或处置失误而导致死亡或永久残疾。研究发现每年有高达300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没有起到改善病人治疗结果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治疗是不必要、不适当、无效益和没效果的。布什希望电子病历的实现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布什总统宣布在卫生部设立一个新的、级别仅低于内阁的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职位负责领导和协调国家卫生信息化工作。David J. Braile被正式任命为美国第一任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电子病历系统特别是医嘱医生录入系统(CPOE)的应用。通过CPOE和药品知识库,实现电子化处方,自动核查医生处方中潜在的用药差错,避免严重的医疗事故。为了推动大量的私人开业医生应用CPOE系统,免费推广这样的系统。另一方面,提出建立国家健康信息网络(NHIN),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实现这一目标,增加了每年的卫生信息技术预算,用于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示范项目建设。据测算,未来10年内实现NHIN,需要投入2760亿美元。在NHIN的建设中,采取了自下而上和市场化的方法。第一步先实现局部区域的信息共享网络。目前建立了4个由不同承包商实施的区域示范项
目,通过这些项目,探索系统的技术架构及运营管理方法。通过技术的市场选择,在实现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最终实现NHIN。
为了推动NHIN和医疗信息共享,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办公室(ONC)把工作重点放在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互操作性的标准制定和协调上。ONC集中了代表各相关方的代表成立了健康信息技术标准专门小组(HITSP),提出信息互操作性的标准需求并协调各标准化组织现有标准的选择和应用。为了规范电子病历软件的开发和功能需求,ONC同时委托健康信息技术认证委员会(CCHIT)进行电子病历功能规范的制订,目前已完成了门急诊电子病历功能标准的制订并已开始软件产品的认证。据HIMSS2007年度调查[6],美国医疗机构中运行电子
病历的比例已从05年的18%、06年的24%上升到07年的32%,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由于电子病历概念的模糊性,这一调查还不能充分反映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根据HIMSSanalytics2006年底报告[4],按照前述的电子病历7阶段应用模型,处于第一阶段即应用了检验、放射、药品系统的医院占18.9%,处于第二阶段即建立临床数据仓库的医院占38.8%,处于第三阶段即实现了临床文档和全院PACS的医院占18%,处于第四阶段即应用了CPOE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医院占3%。总体上看,电子病历的普遍应用水平在第三阶段以下。
3.2.2 英国
英国实行的是提供的全民医疗,医疗服务由卫生部管理的国家卫生服务机构NHS下属的医院和GP诊所提供。在电子病历发展上英国采取了完全主导的策略。1998年,布莱尔提出了要让英国国民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病人信息在GP、医院之间实时共享。NHS于1998年发布了题为“服务于健康的信息:现代NHS的信息策略”的发展报告[7],明确提出为每位居民建立覆盖终生的电子病历并实现所有医生能访问这些电子病历的发展目标。20 05年,英国卫生部成立了“N H S连接医疗(N H SConnecting for Health)”专门机构[8],负责实施源自1998年的国家IT规划。该机构的目标是在全国实现:电子医疗记录、网上选择医疗机构和预约服务、电子处方、卫生网络基础设施、PACS等。为实现该目标,该组织于2005年与4组IT供应商签订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IT项目合同,于10年中投入
62亿英镑建立全国的电子病历系统。该项目把全英国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由4个承包商建立连接各个医院、诊所的电子病历系统。根据项目进展,预计到07年底或08年初,将在全部医疗机构应用PACS;GP之间居民个人健康记录转移项目已经在使用相同临床信息系统的GP之间得到成功试点,07年将在使用不同临床信息系统的GP之间进行试点,预计到08年底前,90%的GP可以实现健康记录相互转移;作为NHS医疗记录服务的初级阶段,将在08年实现医疗记录摘要的共享,2010年实现电子病历的目标。随着项目的进展,整个项目估计所需资金已经上升到120亿英镑。英国的电子病历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全面和深入。英国的医疗、大学等机构参与和主导了GEHR[9]和openEHR[10]等项目。GEHR是由来自于欧洲7个国家的多个机构的医疗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电子病历研究项目,它的主要成果包括两个方面:电子病历的需求和电子病历的结构模型。它对电子病历需求的研究包括了:各种环境各种数据的记录需求、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可便携性需求、医生间医疗记录共享需求、法律伦理需求等。在电子病历结构方面提出了面向对象的EHR内容模型。openEHR是由非营利性公司openEHR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其目标是开发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开放、可互操作的医疗计算平台。它在研究临床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化的信息模型、服务模型和临床信息模型。这一平台支持各种临床信息的记录,支持与SNOMED-CT、LOINC、ICDx等术语系统的集成,支持与HL7等消息系统的集成,支持与现有HIS的集成,具有通过公开的API与应用集成的能力。在该项目基础上,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开发电子病历产品。
3.2.3 日本
日本在电子病历发展方面起步早,重视,成效显著。1995年,投入8亿日元研究和开发电子病历;1999年电子病历被允许作为正式的医疗文档,认可其法律地位;2001年,投入200亿日元资助电子病历系统的安装实
施(资助一半);2003年,投入250亿日元资助区域化电子病历的实施;2004年,设立卫生信息系统互操作性项目,投入15亿日元支持IHE-J、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HL7等标准化活动;2005年,成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促
进委员会推进互操作性和信息标准化;2006年,厚生省在全国推广静冈县的电子病历系统,投入8800万日元对该系统进行升级并免费在全国推广,
同时批准医疗机构可以向病人提供个人的医疗数据光盘并可收取3000日元
的费用(一项鼓励措施)。截止2004年,日本12%的400张床以上的医院和3%的诊所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的电子病历。的目标是到2006年在60%的400张床以上医院和60%的诊所实现无纸化的电子病历[11]。这是世界上应用比例最高的国家。
3.2.4 韩国
韩国在电子病历上同样采取了国家主导的发展路线。2005年9月,韩国卫生和福利部宣布2010年前在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的目标。其基本内容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安全的方式获得医疗信息和医疗决策支持,以改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效率”[12]。
韩国发展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和电子病历的做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信息标准化建设。卫生和福利部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每年由投入100万美元,用于相关信息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是电子病历的集中研发。2005年12月,卫生和福利部成立了可互操作电子病历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国家卫生信息网和电子病历基础架构、术语标准、知识库和电子病历功__能认证标准的研发工作,成果开源共享。从2007年到2010年总投入3亿美元,在14所医疗中心和41家总医院实现共享的电子病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