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化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初三化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1)具体过程

  降温加压空气

  液态空气液态氧沸点较高(183℃)

  蒸发氮气沸点低(196℃),先蒸发出来

  装入天蓝色钢瓶中(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B实验原理:

  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

  MnO2

  水(H2O)+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表达式:氯酸钾(KClO3)方程式:2KClO3

  MnO2△MnO2△

  氯化钾(KCl)+氧气(O2)

  2KCl+3O2↑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C、装置:加热固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E、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注意:

  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四、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