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层干部工作总结

基层干部工作总结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体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渭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干部观和人才观,抓住“选人、育人、励人、留人”四个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

  选人——拓宽视野选贤任能

  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区委立足“配强村班子、选好村支书”这一根本,不断拓宽选任视野,积极实施“万元年薪”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一是打破界限选干部。针对以往“村人治村”导致村干部选拔视野狭窄等问题,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实行“万元年薪”公开选拔村干部。共有9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公选,其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名应考270多名,为好中选优奠定了基础。二是注重能力考干部。采取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是分类培训提高能力。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渴求新知识、亟需新技术、期盼能致富的实际,综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对村组干部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办班培训,每年集中举办“千名乡村干部培训班”,进行农村政策法规教育,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交流工作经验方法,不断提升农村干部引领发展、民主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对党员骨干以提高带富能力为重点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党员技能培训班”,组织科技致富能人宣讲团巡回演讲,选派党员到科技示范基地实习取经,全方位提高党员致富、带富的本领。对农民群众以提高致富能力为重点现场培训,每年3月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播放月”活动,聘请农林科技专家、乡土人才上门指导,推广新技术,使每个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增收致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是创新手段增强实效。区上建立了“渭滨党建网”、“农业信息网”,投资86万元,建成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网点104个、农民科技网吧34个,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设施对党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党员学习教育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实效性。近三年,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讲座、辅导班233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2600多人次,镇村干部年培训率达到98%以上。

  励人——创新载体激发动力

  有效的活动载体是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在深入开展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员承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农村开展了以“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为一体的“三双一定责”活动,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一是“双承诺”定职定责。将过去单一的党员承诺制拓展为“双承诺”,即村“两委会”向党员和村民承诺、党员向村党支部和村民承诺。为了使承诺事项选的准、提的实,把农村党员划分为职务党员、无职务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个类别,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承诺。职务党员着重从履行岗位职责、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等方面提诺;无职务党员着重从设岗定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项目、扶贫帮困等方面提诺;年老体弱党员着重从维护邻里团结、积极建言献策等方面提诺。对提诺事项分级负责,严格审核,确保每项承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承诺事项采取月汇报、季检查、半年评议的办法,督促党员干部履行承诺。全区村两委会承诺事项1920件,党员承诺事项8601件,完成承诺事项5600多件。

  二是“双公开”干净干事。以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目标,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以党组织承诺事项、重大决策、干部任用、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为内容,村务公开以村委会承诺事项、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民政救济、集体收益分配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统一设置“两务”公开栏,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全区建立党务、村务公开公示栏130个,对党务、村务工作分别从21个方面定期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村干部既干事又干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