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幸运,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何为教师,不同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内涵,古代先贤把师者诠释为传道授业解惑,现代哲人更有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之说。那么什么是是忠诚呢,我翻看了字典,忠诚是指对国家、事业,朋友、亲人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背后是三十几个孩子渴望的眼神,三十几个家庭殷切的期盼。我们当然要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付出得更多,奉献得更多,才不负孩子的期盼,不负家长的嘱托,不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没有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召他人的豪言,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
下面分享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小故事。
故事讲的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克莱门特·马修老师,他在法国乡村的一所男子寄宿学校任教,面对的是一群顽皮捣蛋,但又不失天真的问题少年。懵懂的孩子,又缺乏家庭的教育,可想而知刚开始他的课堂是有多么的吵闹。
第一次与学生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看到人体骨骼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他可以像影片里其他老师一样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们,但他没有,他费尽心思,想尽办法,尝试着打开孩子封闭的心灵。一种办法不行,他就尝试着另一种,慢慢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他的真心,感受到他的诚意。终于让他找到适合这些孩子的方式——教他们唱歌。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发掘了学生皮埃尔的音乐天赋,最后让他成为世界着名指挥家。这些都得益于马修老师的真心和尽心。
虽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影片,但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就是对教育事业最大的忠诚,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教育从业者。
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我身边吴月凡老师。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就听吴教师说:一个孩子对我们来说只是三十几分之一,但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可能就意味着他们家族的一代人。对于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她从不放过一个机会,我们经常能够看见在操场边他陪着学生散步,谈谈学习,谈谈生活。我们也可以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他和孩子肩并着肩,讨论今天中餐,今天的作业,今天教室里发生的事。哪怕是这个学生的行为,的成绩一次次的让她失望,可她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哪怕知道结果不是自己所要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教育是高尚的,教育又是纯粹的。我时刻勉励自己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个行业,就要对其忠心不二,尽心育人,尽力做事,点亮心灯,守望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