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孩子。因为家长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理智的还是非理智的,对孩子的发展和前途至关重要。
二、善于观察,并运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他们所喜闻乐见和易于理解的方法与其进行交流。
三、充分理解孩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孩子同正常儿童有着一样的认知、情感和意志。
四、注意造就一个关怀、理解孩子的环境,不要轻易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下定义,不要轻易对孩子发脾气;应当多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耐心细致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多鼓励他们同正常儿童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五、注意个性培养,不要把自己孩子当成健全孩子一样培养、教育,不要处处想到他们“不能干什么”,时时提防,怕这怕那,过分地呵护孩子;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些什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游戏,让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儿童交往,在交往中发展各种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在家中应避免溺爱和无原则的迁就,更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
六、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听说话,学说话;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教他们认识事物的名称,说儿歌、讲故事。家庭成员要与孩子多做一些语言交流,经常与孩子做游戏,带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户外活动。
七、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心,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八、及时表扬,树立自信。随着孩子的成长,语言词汇日趋复杂、丰富,经过持久的训练和培养,你会为孩子的进步和成绩感到自豪,你会说“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了不起的进步”。孩子也将为此感到自豪,树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
九、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的健康成长关键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印记在孩子的脑海里,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坚持不懈地努力,以顽强的毅力、极大的耐心投入到孩子每一天的教育中来。
十、配合老师做好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工作。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心态,把学校、老师、家长的位置摆放好,不要错误地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和学习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出什么地方配合得不够或哪些地方没做好,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与老师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共识。在孩子的生活学习、健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