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驾驶员可能会受到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但具体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进一步调查。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如果逃逸致人死亡,将受到更严重的刑事处罚。同时,肇事逃逸的处罚也包括罚款、拘留等。受害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以得到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残疾器具辅助费和交通费等。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驾驶员可能会受到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然而,具体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进一步调查。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责任认定是怎样的
(一)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形,认定责任时应该从宽。
(二)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主动投案。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是加重情节,就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保护。逃逸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伤者缺乏救助,导致伤势严重以致死亡。所以这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对自首情节按照刑法减轻处罚也是应当的。
(三)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这种情形在现实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主观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对于这种情况,显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量刑幅度内予以从重。如果其结果导致受害人的死亡,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一观点,原因有二:
1、这种说法回避了导致加重结果的主观心理的争论;
2、也表明了即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行为的相对独立性。
三、肇事逃逸怎么赔偿吗
肇事逃逸的处罚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赔偿标准如下:
(一)医疗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二)误工费。按受害者的实际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或者相同、相近行业近一年的收入计算;
(三)被抚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四)残疾器具辅助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五)交通费。按住院期间实际交通花费计算。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如果肇事者逃离现场,警方会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法对肇事者进行处罚。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将面临罚款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此外,如果肇事者具有前科犯罪,还将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其次,对于肇事逃逸者,警方会依法将其列入黑名单,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措施。同时,在逃逸过程中,肇事者如果被警方发现,还将面临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等处罚。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其处罚力度不容忽视。如果肇事者逃逸,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以及刑事拘留等处罚。同时,逃逸者还将被列入黑名单,受到更严重的限制措施。
结语
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可能会受到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然而,具体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进一步调查。如构成交通肇事罪,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同时,肇事逃逸也会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伤害,因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同时,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