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退还与定金担保是本文的主旨。根据中国法律,定金一般视为预付款,即使违约方也要退还定金。根据《民法典》,定金合同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担保,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因此,交付定金前需注意商家信誉和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建议将商家口头承诺写入协议书,以保留证据。科学、理性消费也是推荐的消费态度。
法律分析
一、一般合同定金可以退吗?
定金不能退,但定金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返还,给付定金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取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双倍返还定金。
1、目前我国在我国的法律上,订金这个概念是不明确的,但在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订金一般被视为预付款。
简单来说就是,订金给对方再多,即使自己违约了,对方也要退还给自己,所以如果是签订的协议上写的是订金,那么自己就不用担心,钱肯定能要回来。
2、《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担保】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与对方签订的定金协议,如果自己不履行合同约定,那么对方就可以直接没收自己的定金,而如果对方没有履行协议,那么他要双倍的定金返还给自己,所以签订定金合同时要慎重。
二、不要随便交付定金
1.定金交付容易、要回难,因此,不要随便向商家交付定金,要注意消费协议内容,要特别警惕“定金一律不退”之类的条款,以免上当受骗。
2.在签协议、交付定金前,特别要多方面考察清楚商家的信誉、能力水平。
3.如果商家做出了口头承诺,在签订协议书时必须将他们的承诺写进去,书面化以保留证据,不要因怕麻烦,碍于面子等不写进协议,给自己的消费带来隐患。
4.提倡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避免盲目、冲动消费。
结语
在签订合同时,对于定金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根据我国法律,定金一般被视为预付款,即使自己违约,对方也要退还定金。然而,定金的退还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民法典》规定,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因此,在交付定金前,我们应当注意消费协议的内容,特别警惕定金一律不退等条款,避免上当受骗。此外,在签订协议前,应多方面考察商家的信誉和能力水平,并将口头承诺写入协议书,以保留证据。消费者应科学、理性消费,避免盲目、冲动消费。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