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产布局的见解DOC

生产布局的见解DOC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关于生产过程组织布局的见解

jiangyic

 

智网:http://www.ZhiNet.com

 

工厂的布局工作是工厂生产过程组织的一项先行工作。布局合理与否,往往很大程度上事先就决定了生产效率的高低。布局工作实质上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联合反映。布局工作的要求简单说来是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的生产过程中,人员、材料、机器、设备能安排在最适宜的位置上,使生产能以最短的流程、最少的操作、最快的周期、最低的成本实现。

 

  1. 布局的不同形式及其优缺点

布局按作业程序和设备分为按工序布局、按对象布局二种:

 

      1. 块生产(按工序布局)

就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各个不同的工艺(工序)阶段来进行布局,把同类或类似的机器设备集中在一个区域。

1)块生产的主要条件是:

  1. 同类或类似的设备较多;
  2. 所使用设备通用性较强;
  3. 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小,品种变化较多,间歇性较大;
  4. 员工的技术水平有一定专业要求;

2)块生产的优点是:

  1. 对产品品种的变换有较强的适应性;
  2. 由于同类设备集中在一起,便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
  3. 减少重复添置设备,设备费用和维修费用较低;
  4. 遇到设备故障、材料或人员不足时,生产不致于中断;
  5. 便于工艺管理,有利于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3)块生产的缺点是:

  1. 半成品在车间之间辗转交换频繁,流程交叉重复,收发堆放增多,收发保管费用增加;
  2. 半成品运送时间长,停放时间多,生产周期延长,在制品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增大;
  3. 对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复杂化;
  4. 员工的技术水平限于某一道工序的专业操作,不易提高;

 

      1. 线生产(按对象布局)

就是以结构相似,工艺方法相近的几道工序而组成一条条短线来布局。

1)线生产的主要条件是:

  1. 企业应有较为稳定的专业方向,适量的产品品种和一定的生产规模;
  2. 产品结构比较稳定,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性比较高;
  3. 半自动或全自动生产稳定;
  4. 员工技术水平较高,能掌握多工序操作能力;

2)线生产的优点是:  

  1. 可以缩短产品的加工路线,节约收发时间和人力;
  2. 可以减少产品的在运和停放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和流动资金占用;
  3. 简化手续,有利于计划、核算和质量管理工作及在制品管理;
  4. 有利于员工技能的提高,成为掌握多工序操作的多面手;

3)线生产的缺点是:

    1. 设备需要数量多,不能充分利用;
    2. 设备专用性强,产品一有变换,适应性较差;
    3. 设备稍一发生故障,极易使生产中断,除非有备用设备或检修措施;
    4. 一发生缺料或缺人手,影响面非常广;
    5. 对员工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培训周期较长。

 

 正确决定布局形式,是生产过程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从企业的具体生产技术条件出发,全面分析经济效果,包括成本、过程中的损耗、流程的畅通、生产安全、缩短周期等等各个方面,结合长远发展和现实生产需要加以决定,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1. 改变布局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的改变布局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正常工作,不能把它当作一种额外的负担,而竭力想加以避免。因为我们抓生产的人,多年来在组织生产时都是追求稳定的产品、稳定的设计、稳定的工艺、稳步上升的产量,即从稳定中谋求生产率的提高。当然,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工厂的布局必须有所改变,没有改变,就不可能有进步。因此,一个良好的布局设计,最终还是表现在经济的合理化上,其标志主要从产量和成本两个方面的系统分析。

 

      1. 现状的分析和差距

就我们制造业来说,特别是机械加工生产,传统的块生产已经连续了近半个世纪,从大型国企到中小型企业,直至目前一些新办的民营企业,都是以块生产来组织生产;突出的就是机械加工过程的车、磨削工艺都是分块组织生产。实际上,早在七、八十年代,欧美日等机加工制造商,都以线生产形式来组织生产。记得85年以后我国的机电产品开始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我也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公司见到了线生产形式的生产组织。当时,我们对此并没有认识到需要去改变传统的生产过程组织布局,到了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著名的机械加工企业纷纷进入中国,92年我们引进的几条磨削加工生产线,就是以线生产形式进行生产。

内孔机床

内沟机床

内超机床

外超机床

外沟机床

 

 

   操作工1       操作工2

外超机床

外沟机床

内孔机床

内沟机床

内超机床

 

 

在沿海地区上海、无锡、大连、昆山等我们可见到的生产组织形式基本上都采用了线生产的布局。大连有一家新建的公司,一个磨削车间里就以线生产的形式布局了五道工序37条生产线,其中有五条生产线是以生产连线的方式实行自动传送产品;所有37条生产线中的机床后面都配有自动检测装置(意大利),每台机床出料口都有整列装置,防止产品的碰磕伤;目前操作工一人看管4条线(20台),今后将一人看管8条线,这4条或今后的8条线,只有一个调整维修工,整个车间可以看到有戴黄帽子的检验员在机床旁边巡检;现在他们正在试行看板管理,加快流转,这几道工序间没有中转在制品仓库;每台机床都有作业要领书,作业指示书集中在一起,每个工序都有X - R管理图,点检表、园度、粗糙度的抽检图形……;而在某一工序,也有采用了块生产的布局,平面磨、外园磨、外园超精有近20台,全部采用日本的上下料装置,全部自动上下料;在现场只有一、二个操作工,整个磨削车间就是块生产和线生产相结合的布局,管理的井井有条。

对照比较后,我感到改变生产过程组织布局在有条件的企业该到改变的时候了,浙江××集团已经订购了几条生产国外的连线;××集团也已经改造了五条生产线,同时引进了六条生产短线……;已经开始打破了机械加工不一定搞连线的概念,实际上,连线加工是能控制和保证在同一个基准面上进行加工,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一定保证。

 

      1. 改变生产布局的可能性

    在大连××公司为什么能按块生产和线生产相结合的布局来组织生产,主要是产品的品种相对比较少,批量比较大,目前约在10个品种以下;第二,机器设备稳定,机外配套的装置比较齐全;第三,有一套成熟的生产工艺,员工上岗前的培训教育非常正规、严格。针对以上的条件,一个企业要改变现行的生产布局,首先权衡一下有没有可能,也可不妨先搞一、两条生产线试点,摸索一些经验,再加以推广。

 

      1. 改变生产布局的要点

    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一件重大的质量策划,确实会遇到不少难题,因此在实施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整个策划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 调查阶段
        1. 现有机器设备的稳定性(故障率、完好程度)的调查;
        2. 现有设备的工程能力系数(CP值、CM值)的调查;
        3. 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调查;
        4. 现行生产能力的调查;
        5. 目前磨削工序生产成本的调查;
        6.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水平的调查(不良率、散失率、一次性交检合格率);
        7. 各工序在制品周转量的调查;
      1. 准备阶段
  1. 场地的准备;
  2. 人员技能的培训,明确各工种(操作工、调整工、维修工、检验员等)的职责;
  3. 生产线上人员的配置方案(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4. 机器设备、工位器具、工量装、检测装置的安置;
  5. 作业要领书、作业指示书、设备点检表等规定的制订(包括记录表式);
  6. 检查方式和检查规定的制订(包括各种质量记录表式);
  7. 定额的确定和产、质量考核办法的制订;
  8. 备品备件(包括电气、机械)的准备;
        1. 实施阶段
    1. 经考核后的操作工上岗,经资格认定的检验员到位;
    2. 全部按新制订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3. 作好每日、每班的生产日报和质量记录;
    4. 出现设备故障、产品质量异常及时报告;
    1. 总结阶段
  1. 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加以改进的对策;
  2. 实施一段时间后,从产品流转的加快,产品在库的减少,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等方面给予总结;
        1. 推广阶段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线生产的规模,关键是人员素质的提高,机器设备的稳定,生产管理的规范。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