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证据及清单复印件。仲裁委员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立案,并给予举证期和答辩期。期间劳动者可自由就业。
法律分析
1、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相关证据和证据清单复印件二份;
3、提交材料后,仲裁委员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立案,然后给双方一个举证期和一个答辩期;
4、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会耽误劳动者到新单位工作。
拓展延伸
维权之道:应对公司拖欠赔偿金的有效策略
应对公司拖欠赔偿金的有效策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及时收集和保存与拖欠赔偿金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支付记录、通信记录等,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支持。其次,与公司进行积极的沟通,书面或口头地提出索赔要求,并设定合理的期限。如果公司仍然拒绝履行义务,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可行的法律途径。同时,可以考虑向劳动监察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投诉,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此外,也可以通过媒体曝光、社交媒体舆论压力等方式施加公共舆论压力,迫使公司履行赔偿义务。最重要的是,维权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守法律程序,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合理维护。
结语
通过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提交必要的身份证复印件、证据和证据清单复印件,仲裁委员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立案,并给予双方举证期和答辩期。在此期间,劳动者可以安心到新单位工作,不会受到影响。针对公司拖欠赔偿金,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与公司积极沟通并设定合理期限、寻求法律援助、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或行业协会、施加舆论压力等。维权过程中要冷静理性,遵守法律程序,以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