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缴纳税款的界定标准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行为,处罚标准是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逃税案件处理流程包括立案、调查取证、申辩、行政处罚;逃避缴税款数额达五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总额10%以上,或在五年内受过刑事或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纳税人将面临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逃避缴纳税款的界定与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逃避缴纳税款的界定标准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行为,处罚标准是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逃税案件的处理流程有哪些?
1、立案。
2、调查取证。
3、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4、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逃避缴纳税款存在哪些情节的会被判刑?
1、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
纳税义务人为逃避缴纳税款采用的违法方式非常多,只要纳税义务人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税务部门就可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人五年内两次以上因为逃避缴纳税款被行政处罚过,依然有逃税行为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逃避缴纳税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于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行为,税务机关将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逃税案件的处理流程包括立案、调查取证、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最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于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情节严重的案件,不仅会追缴欠税款项,还可能判处刑事处罚。纳税义务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按时缴纳税款,以维护社会公平和税收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三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二十八条 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
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