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多发人体于最低部位,发病时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因此得名“痛风”。那么,治疗痛风的药物别嘌醇是什么?效果怎样?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别嘌醇片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
使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水平,防止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也有助于痛风病人组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别嘌醇片口服后24小时血尿酸浓度就开始下降,而在2~4周时下降最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别嘌醇并不用于急性期痛风,而主要在痛风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药物(如有肾功能不全)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以控制高尿酸血症。急性期痛风需要用到秋水仙碱。
服用别嘌醇期间要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维持尿液中性或弱碱性,这样可以减少尿酸等沉积于肾脏导致结石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防止别嘌醇的如下副作用:
1,过敏反应,如皮疹皮炎。
2,血象降低,表现为疲劳乏力,去医院化验血常规即可鉴别是否血象降低了。
3,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因此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总的来说,治疗痛风的药物别嘌醇有着不错的效果,患者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