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结核病患者是要规范服抗结核的药物的,而且是药不能停。但是,吃抗结核药物会带来副反应。所以,患者要知道:吃抗结核药物会引起皮疹吗?需要注意什么?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而抗结核药种类较多,常用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这些药在临床上使用不良反应常有发生,其中比较多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毒性反应,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过敏反应等。
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预防抗结核药药疹,首先要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反应,对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用药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链霉素应作过敏试验。
此外,若出现皮疹,应该注意:
1.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2.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3.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综上所述,吃抗结核药物会引起皮疹,而此时患者用药一定要慎重,不明白之处要及时咨询医生,听取专家的建议,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