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不知鸡蛋是否有点说不过去,鸡蛋本身也好吃、有营养,是一种老少皆宜、人人爱吃的食品,但以下几个关于鸡蛋的说法,你都知道吗?
健脑益智: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并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
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动脉硬化: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惊人效果。
预防癌症: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延缓衰老:鸡蛋含有人体几乎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被人们称做“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是不少长寿者的延年经验之一。
最营养的烹饪方法: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 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 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 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最佳摄入量: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一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两个比较适宜。
常吃鸡蛋导致胆固醇偏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 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 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虽说鸡蛋好吃,营养价值高,但生活中有些关于鸡蛋的误区还是要知晓为好!接下来宗医君就为大家一一的介绍一下!
误区1:沸水煮鸡蛋
煮鸡蛋的时候,如果是水开后放到锅里,鸡蛋突然遇到高温,容易破裂,也容易烫伤手指。煮鸡蛋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水开以后再煮三分钟关火,鸡蛋在锅里焖五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黄刚刚凝固,蛋清也比较嫩,口感较好,营养价值保留的比较全面。
误区2:煮鸡蛋的时间越长越好
鸡蛋并不是煮的时间越长越好,煮的时间越长,鸡蛋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合成难以溶解的硫化亚铁,人体难以吸收。煎鸡蛋的时候如果鸡蛋煎的过老,鸡蛋蛋清中的高分子的蛋白质会转变为低分子的氨基酸,在高温下就会合成对人体不利的物质。
误区3: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
鸡蛋冷却以后其实比较难剥壳,蛋白很容易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鸡蛋最简单的剥壳方法是把煮好的鸡蛋捞出来以后马上放入凉水中放凉,这样处理以后鸡蛋非常容易剥壳。
误区4:用碗边敲破鸡蛋
很多朋友在炒菜或做汤的时候,拿着鸡蛋在碗边磕一下,这样有时候会出现鸡蛋壳掉入碗中,往外捞出蛋壳比较麻烦。建议大家可以找干净的灶台平面,而不要选择在碗边磕鸡蛋。
误区5:买回鸡蛋直接扔到冰箱里
有些人从超市里买回鸡蛋以后,直接就把鸡蛋扔到冰箱里,随吃随取。鸡蛋的储存是有讲究的。首先检查购买的鸡蛋是否有破损,粪便污染的现象,然后把鸡蛋按照大头向上,小头向下储存在冰箱里。新鲜的鸡蛋蛋白浓稠,能够有效地固定蛋黄位置。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蛋白中的黏液素就会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慢慢变稀,失去固定蛋黄的作用。由于蛋黄的比重比蛋白小,鸡蛋横放蛋黄就会上浮,靠近蛋壳,变成贴黄蛋或靠黄蛋。如果把鸡蛋大头朝上竖放,蛋头内会有一个气室,里面的气体就会使蛋黄无法贴近蛋壳
误区6:鸡蛋没有保质期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从超市中购买散装鸡蛋,吃完以后再买。有时候可能买回的鸡蛋会放置半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其实鸡蛋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温度在2℃——5℃时,鸡蛋的保质期为40天左右,冬季室温下15天,夏季室温下10天。
下一页:鸡蛋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和哪种鸡蛋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