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解析经济法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解析经济法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债务人同意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此时债务人仍负有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继续追讨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债务人不能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重新计算。债务人同意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后,不能反悔。因为欠条超过诉讼失效后,该债权债务就成为自然债务,即债权人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不再有胜诉的可能,更不能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在这个情况下,债务人作出同意偿还的承诺或者履行偿还义务,则意味着和债权人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此时会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债务人仍负有还款义务。

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拓展延伸

经济法诉讼时效计算及注意事项

经济法诉讼时效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诉讼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法诉讼时效的计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案件类型、起诉时限、中止或中断诉讼的情况等。首先,根据不同的经济法案件类型,时效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起诉时限是诉讼时效计算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起诉时限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此外,如果诉讼过程中发生中止或中断情况,也会对时效产生影响。因此,在计算经济法诉讼时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确保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限提起诉讼。为了避免错过时效,当事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的时效规定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语

经济法诉讼时效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同意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后,不能反悔。债务人的同意意味着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债务人仍负有还款义务。当事人在计算经济法诉讼时效时,需综合考虑案件类型、起诉时限以及中止或中断诉讼等因素。为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当事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的时效规定和注意事项。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九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