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季如何健康养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年的开始,在春季的是会后需要注意补充营养,避免疾病的发生,春季适合吃的食物有很多,需要注意正确的养生方法,避免对身体造成危害,那么春季如何健康养生?春季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1、春季如何健康饮食
1、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养肝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同时,如果春季养生不当,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养阳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补阳”,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邪气侵袭。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少酸多甜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
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之品,如红枣、蜂蜜等,忌酸涩。
5、清淡
此时,饮食宜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6、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7、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2、春季吃什么开胃
一、炒扁豆淮山粥
材料:扁豆10克、淮山150克,盐适量
做法:
1、将淮山削皮洗净,然后切成小块备用。最后就能下锅炒至金。
2、洗净扁豆,与切好的淮山一起放到锅内加水煮,滚后放入调味料,即可使用。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二、陈皮白术猪肚汤
材料:可选用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先将猪肚去除肥油,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陈皮、白术、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作用。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三、白菜豆腐汤
材料:白菜心2000克、冻豆腐一块、红青柿子椒各100克、熬浓的黄瓜汁、盐、鸡精适量。
制法:将白菜心,红柿子椒切成4厘米长的细丝。将白菜心红柿子椒丝,冻豆腐用精盐腌20分钟,控出盐水,加入味精和黄瓜汁。待锅中的水煮滚,倒入以上材料,加盐,鸡精即可
功效:促进肠壁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促进排便,稀释肠道毒素,既能治疗便秘,又有助于营养吸收。
四、桂花心粥
材料: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
制法:粳米淘净。桂花心、茯苓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滤渣,留汁。粳米,汤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调理肠胃,促进肠胃消化。
五、番茄排骨汤
材料:小排500克、番茄250克、番茄酱40克。
制法:排骨汆烫后,加适量开水,放入姜片、排骨、料酒。待排骨烂熟时,再加入番茄、番茄酱、盐,再炖上一会就可以了。
功效: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
六、水果山药
原料:山药250克,香蕉1个,苹果半个,猕猴桃2个,圣女果8颗,纯牛奶适量
制作:
1、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后放入碗中,隔水蒸半小时左右,直至山药软化易捣;
2、将香蕉、猕猴桃、苹果去皮切块,圣女果去蒂洗净后切小块;
3、将蒸好的山药用汤勺背捣烂成糊,加入少量纯牛奶均匀搅拌,将水果铺在山药上,重新回锅蒸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使用于多种水果,能够均衡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山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
春天如何养成良好饮食作息?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所以,春季养生要重调理,更要顺应时节。根据季节养生特点,我们将春季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助力健康生活。
一、合理的作息。在中医层面来说人体应该在子时前入睡,子时就是23点到凌晨1点,所以我们最好能在23点前入睡。睡前不可过饱或者过激,睡眠环境不可过冷或者过热。
二、适当的运动。在春天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有氧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爬山踏春,放风筝.......适当地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加快我们的新陈代谢,这样有利于唤醒已经“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身体,帮助我们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同时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避免负荷过大从而得不偿失。
三、科学的饮食。春天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如应季的竹笋,菇类等等,避免摄入过多的肉食和油腻食品,此时应该养肠胃,可以适当地冲泡一些花茶来喝。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吃水果蔬菜。
四、多出去走动,特别是当自己疲倦的时候多点去看看远方的风景,你会发现远比床铺更有吸引力的春色。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多出去走动,不能因为春困而困倦,应该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就能有效抵制春困。
五、睡眠要减少
《内经》要我们在春季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过了冬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按照《内经》的理论,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因为,人体阳气的生发和闭藏的状态,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当我们清醒时,阳气行于表、行于外;当我们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行于脏。因此,要想使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阳气一样能够生发,就要减少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极易使人体的阳气郁滞体内,不利于“春夏养阳”。但古代医家也强调,虽然春季要“晚睡早起”,早起也不要早于鸡鸣的时段,即不要在5点前起床;晚睡不要晚于半夜子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
六、运动要增加
。虽然《黄帝内经》对运动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重视,但对于春季,提出了“广步于庭”,即要在庭院内大步流星地散步。因为一则可以通过运动长养人体的阳气,因为阳气主动,运动可以产生阳热之气,适度的运动对人体的阳气有长养的作用,运动本身也符合“春者,蠢也,动也”的本意;二则通过观赏自然环境中的新绿,达到疏达肝气的目的,这是春季养生气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内经》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不同的声色气味均可以入通于人体的五脏,与不同的脏腑存在着不同的入通关系,青绿色是可以入养肝脏的。多看绿色,多运动,可以舒肝养肝。
春天养生正当时,春天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远离过敏
春天是过敏、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果我们避免过敏,清洁是必不可少的。尽量选择天气好、空气干净的时候进行清洁。清洁前,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用湿扫代替干扫,防止室内灰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吸尘器,尤其是床下、沙发下、衣柜下等卫生死角。被褥最好在室外晾干,每次换季都要清洗地毯和窗帘。家里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另外,尽量避免去花粉多的地方。
2.饮食要营养均衡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应保持相对比例,防止过度饮食、暴饮暴食,避免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春天是人体的主要肝脏,肝气自然比春天繁荣。如果春季健康不当,很容易伤害肝气。为了适应季节性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中应注意肝脏。
3.保持日常生活规律
春天,人体阳气升起,皮肤伸展,周围血液供应增加,汗液分泌增加,身体负荷逐渐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会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使人容易困,常被称为春困。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早睡早起,也可以适当的午餐休息,午餐休息时间为1小时。
4.晚睡早起,不要懒床
冬天,白天短,晚上长,按照作息规律睡得更久。但在春天,我们也应该调整。在春天,我们应该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早起有利于气机的生长,能使一整天精神焕发,相反,懒床也容易头晕。
5.小心胃肠疾病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发作,饮食应避免吃富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很强的刺激胃液分泌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