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如何定罪量刑?

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如何定罪量刑?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精神病人犯罪处理: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减轻处罚;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其行为能力受限,需有法定代理人参与。

法律分析

一、精神病人犯罪要怎么样处理

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与正常人一样负刑事责任。

精神不正常时犯罪的,属于第一种情形。

3、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精神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具有不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以上两类自然人的能力内容既然说是“限制”,就意味着这种行为能力上不完全,其存在的限制是:

可以独立实施的行为必须是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必要的,除此之外不具有行为能力,但是纯粹的受利益、不用负担义务而且不损害他人的行为不受限制。

比如接受奖励、赠与和报酬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实施的行为还必须是他们对于行为的标的价值能够理解,并可以想象得到行为做出后将会带来的后果。

精神病人犯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怎么样处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处理不在其年龄范围内的民事案件时,必须事先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除非关乎到自身的利益,否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的参与民事活动,必须有监护人陪同。

<

结语

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需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事先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处理民事案件。他们在独立实施行为时需理解行为的价值和后果,除关乎自身利益外,需有监护人陪同参与民事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