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璧的基础解释是:见/'和氏璧/',战国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监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亦称为和璧。
和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和璧详细内容】
⒈见“和氏璧”。
二、汉语大词典
见“和氏璧”。《汉语大词典》:和氏璧 拼音:héshìbì《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明张煌言《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和氏璧,橐中谁赐陆生金。”亦省称“和璧”。《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祇怨结而不见德。”南朝梁沈约《咏帐》:“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贺方回作王子开《挽词》:‘和璧终归赵,干将不葬吴。’”清姚鼐《咏古》:“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完璧归赵”。
三、国语辞典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参见「和氏璧」条。
四、辞典修订版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参见「和氏璧」条。《文选.曹丕.与锺大理书》:「和璧入秦,相如抗节。」
五、关于和璧的成语
和璧隋珠 随珠和璧 隋珠和璧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和和睦睦
六、关于和璧的造句
1、一枚石质钱币,使刘天明意外获得了鉴宝异能,各种奇珍异宝,失传古物不断接踵而来,和璧隋珠,唐彩宋瓷,名琴绿绮,洛神赋图,元青花瓷,明宣德炉,尽在手中。
2、随风和璧月清明,听涛青竹雨无意。桩桩
3、其中,“意洋珠宝”征下联,上联为“意在不言中看洋洋大观尽是随珠和璧”,“群贤毕至茶铺”征上联,下联为“暮云思往迹浅斟香茗细听琴”。
4、恩师送的那件极其普通的生日礼物,他视为和璧隋珠一样。
5、诚能勤修令德,系属人心,则言传号涣,万里奔走,珍非和璧,制不龙螭,篆不斯籀,孰敢不敬信承奉,尊为神明。
6、这荒古大地,无数珍奇异宝、和璧隋珠,数不胜数,可是好多人入宝山而空手归,为何?乃是所知所识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