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 一个地方的口碑,是很多人用血汗积累出来的,想要一直维持这样的口碑,可以说是千难万难,但要败光可真就是“一顿饭的工夫”。
网友爆料在贵州旅游遭遇阴阳菜单,点菜一个价格,买单一个价,甚至店老板还直接威胁,你能不能平平安安到家都是一回事!
“阴阳菜单”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根据这位爆料网友的描述,在他们坐下来点菜,看的是一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菜单。,可等到吃饱喝足准备结账,桌上却变戏法般多出了另一份价格离谱的单子,这种被大家称为“阴阳菜单”的伎俩,本来就是做生意的底线大忌。
但更让人心惊的是,当游客据理力争,迎来的不是一句解释或道歉,而是一句威胁:“你能不能平平安安到家都是一回事。”
这话一出口,瞬间让不少网友都“炸锅”了,那这句话为什么杀伤力这么大?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所有出门在外游客内心弱的那条底线。
在外地饭菜味道不好可以接受,价格略微高一点也能忍忍,但要是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那就完全变了味儿。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纠纷,而是赤裸裸的恐吓,把一次普通消费矛盾直接升级到了一个威胁游客安全的层面。
它传递出的潜台词是,在这里我就是规矩,你不服后果自负,这种蛮横背后,藏着一种有恃无恐的经营惯性,赌的就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谁在砸贵州招牌?
可这次店家显然赌错了,她大概没想到,在这个人人都能拍视频发上网的时代,一部手机就能把她的行为瞬间曝光在网络上。
网友视频一发,瞬间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大家对这家店铺是铺天盖地的指责,很快网络上陆续冒出了更多拥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少游客都表示,曾在这家或别的店家遭遇过同样的“阴阳菜单”。
这让人不禁要问,“阴阳菜单”难道并非一时起意,而是一种长期存在、心照不宣的“商业模式”?这家店也许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其次这位店家的行为,重重冲击了安顺,乃至整个贵州的旅游形象,要知道贵州为了擦亮“多彩贵州”这张名片,真是花了大心血,下了大功夫。
从精致的宣传片,到各种诱人的优惠活动,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着外界的好感和美誉,而这次网友爆料出“阴阳合同”这种事,就让原本想要去贵州旅行的人,心中变得更加犹豫了。
所以这事看似不大,却足以让想来的游客打退堂鼓,让之前所有的努力面临付诸东流的危险,大家的心思很简单,一个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地方,风景再美又怎么能让人安心?
游客的期待
值得肯定的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当地文旅部门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从安顺文旅的火速回应,再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没有互相推诿,没有装聋作哑,而是直接面对问题,公开承诺,这种态度是值得点赞的。
它至少表明官方层面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旅游口碑,也确实愿意为维护游客权益而行动,但这快速反应的背后,更让网友们关注的是。
怎么从“被动灭火”转为“主动防火”?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或许能暂时平息,却无法彻底铲除问题。
如果监管只是在问题闹大成了网络热点之后才雷霆出击,那对于那些没录视频、没被关注到的游客,他们的委屈又该由谁来承担?
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能否建立起长效机制,如何让监管平时就能盯住这些容易出问题的角落,比如能否建立覆盖所有商家的“诚信档案”,把处罚记录跟经营许可、信贷资格直接挂钩,让商家失信的成本高到不敢越雷池一步。
说到底一个地区的旅游环境,是由无数个店家共同塑造的,风景是游客来的理由之一,但服务才是能维持口碑的主要点。
一旦服务出了问题,再美的风景也难以提供让人满意的体验,那位老板脱口而出的威胁,抹黑的绝不仅仅是她自己,而是当地所有淳朴好客的商家,损害的是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利益。
很快随着官方的调查公布,结果就比较让人意外了,根据官方的描述,网友爆料出的“阴阳菜单”问题并不存在。
并没有发现网民所反映的“结账时报价和菜单价格不符”的状况,而随机抽取的菜单和结算的单据核对,结果是符合的。
下一步官方表示会指导经营者,对菜单进行优化,督促把商品的价格,放在店内比较明显的位置上,让更多顾客能一眼就看到菜品的价格。
官方的情况通报一出来,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毕竟既然不存在“阴阳菜单”的问题,那网友为何要在网上爆料这件事呢?难道这位网友说的都是假的吗?
这些疑问只能等待事件后续的发展了,最后屏幕前的你对这件事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