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0 例艾滋病病犯心理分析和对策

100 例艾滋病病犯心理分析和对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00 例艾滋病病犯心理分析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5-05-22T14:36:14.5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8期供稿 作者: 王春梅[导读] 疾病尤其是危重疾病和重症传染病,能改变一个人生存的正常状态或生活模式。

王春梅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250000) 【关键词】 艾滋病病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182-01

近两年来我院共收治艾滋病病犯100 余例,医护人员,既是白衣天使,又是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治疗他们身体疾病和教育改造他们的双重任务。

疾病尤其是危重疾病和重症传染病,能改变一个人生存的正常状态或生活模式,生活节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病犯的内心世界,改变其原有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再加上对病痛的体验,不仅会使病犯注意力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改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以及个人特征,一般来说,病犯最常出现下列心理特征:

1 负性情绪表现患病时心理应急引起矛盾冲突极易导致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绝望、羞愧、厌恶以及回忆自己的罪恶等不愉快的情绪,从熟悉的监管改造场所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从住院病犯统计中可见,焦虑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肌肉紧张、出汗、搓手顿足、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惊恐不安等,在这种情景中的病犯往往对困难估计过高,过分关注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对环境刺激过于敏感,对挫折容易自我责备,情绪不稳定,起伏特别强烈,高度的焦虑不仅可以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及明确诊断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因患病带来的悲观情绪和失望孤立无援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治疗和改造失去信心,欲摆脱躯体上、精神上的痛苦,可能联想到自残性企图,甚至自杀。

2 依赖性与自尊心增强病犯在患病时,由于受到监狱对其的照顾,往往管教干警经常看望及派服刑人员陪床,因而成为人们关心和帮助的对象,有些病犯有意无意地变的软弱无力,对自己日常行为自信心不足,被动性增加,依赖性增强,有的故意呻吟不止,事事靠别人办理,有的提心吊胆、小心翼翼,此为可预测的患病心态行为倒退现象。病犯患病后同样希望得到重视,个别入监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病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过去而让人知道他的重要性,有的则过多的描述自己的痛苦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这些心理需要若得不到重视,则自尊心受到挫折而变的心情沮丧。

3 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由于患病的原因对新的环境及周围的声、光、温容易出现感觉过敏,如怕光、怕嘈等,有时过分注意躯体变化,整日诉说这里不适、那里不好,这里痛那里痒等等,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呼吸和胃肠道蠕动的声音,在安静时更为严重,对身上衣服的不舒服感增强,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之中,尤其是慢性病和诊断不明的病犯,对解释将信将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疑心诊断有误,治疗不恰当、不及时,常常根据医护人员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有的一方面怕察觉自己装病,小病大养,另一方面又认为生病会影响加分减刑,有的则以生病幻想保外就医,这些都是罪犯患病期间的不同心态。

4 孤独感增强由于罪犯的改造期间已远离亲人,患病后这种感觉尤为加重,希望亲人在旁的失望,怕受到冷落、鄙视的焦虑紧张,病情的千变万化,担心自己的病会加重等等,均容易加重不安感,从而使孤独感增强。

5 恐惧情绪患病后伴随而来的许多特殊的害怕与担心,害怕新的环境,害怕医疗设备,害怕疼痛,害怕作为对过去犯罪的惩罚而受苦,害怕手术与治疗过程,害怕躯体某些功能的丧失,害怕某些隐私的暴露,害怕给家人增加经济和心理负担,害怕死亡等。 6 对策

6.1 通过对病犯常见的共同心理分析,我们了解了病犯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情况。进一步明确了作为监管医疗工作,我们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救死扶伤、负责罪犯疾病的诊断治疗、组织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会诊、伤残鉴定、保外就医的病情鉴定外,医护人员还应学习与掌握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并与医疗技能相配合,根据不同病犯的不同心理特征,赋予心理咨询工作,从而为药物治疗的有效实施,提供辅助性治疗,促进病犯疾病行为的心理卫生。

6.2 医护人员在医患关系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作为医护人员也应当时时把握自己的态度,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应当非常注意,包括耐心与冷静地听其诉说,不要以为他是罪犯而轻视他的主诉,通过言语的交流了解病犯心理的变化和传递着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及救治,鼓励病犯信任自己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区别对待不同犯罪不同心理的罪犯,对对抗改造或经系统检查诊断是伪病而存在诈病心理的罪犯,应行使监管改造的威严。对于信任感基础差,例如害怕护理人员给错药,担心病情延误,带有怀疑眼光的病犯要以平静的态度予以说明,澄清、减轻他们的焦虑与不安,对那些暂时性或永久性地丧失某种功能,导致身体形象的改变,而残疾的病犯,需要对其自我感受做重新调整,鼓励他们从深深的忧郁中解脱出来,勇敢的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心理治疗中还应理解并疏导病犯的歉疚感,患病住院增加了家人及各方面的负担而觉得歉疚是常有的心理反应,有些过失罪犯或积极改造表现突出的病犯,这种心情体验尤为强烈,对于病犯的歉疚感予以理解并加以疏导是非常必要的,生病住院患者面临一连串的失落,也经历着一连串的哀伤过程,心理上有着较大的失落冲击,由此,可严重影响整个疾病的治疗与恢复过程,这就需要医学心理学工作者来缓解病犯的失落感,再则病犯在患病期间,许多方面失去控制力,例如无法控制疾病的进展、无法控制治疗的过程,这些失控情况会造成病犯焦虑烦躁,可能引起适应不良的行为,而对这种情况心理咨询工作则要减轻失控而引起的焦虑不安,以提高其对那些无法控制的情境的忍受度,从而调动病犯积极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7 结束语实施病犯心理咨询可以与临床医疗相辅相成进行,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调整病犯不良认知心理障碍,使其恢复正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来面对自己的一系列变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有利于病犯的思想改造,使其感受到墙内的温暖与关怀,充分体现党的政策和人文化管理的功能,从而保护了监管场所的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强化研究与探索医学心理学在监管医疗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蔡正莉,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49. 作者:王春梅,1964.5 出生,本科,副主任护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